贵州:“经济强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多点突破

11.03.2015  11:08

    贵州省31个经济强县在2014年中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在关键领域啃下了很多硬骨头,领先推进、多点突破,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省工商局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出资方式、企业经营范围、企业营业场所、企业集团等的登记条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9.4万户、44769.3亿元。

    各经济强县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它们积极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兴仁县推行“先照后证”,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手续。龙里县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定期清理制度,将原有219项行政许可减少到136项。

    不断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贵州省积极推进财政省直管县工作,直管县增加到52个,制定落实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18项具体措施。取消、下放和转移投资项目核准事项47项,省级政府定价项目48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14项,投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省财政厅将第四轮经济强县财政贴息额度提高到500万元,并且放宽资金使用范围,除可继续用于县域内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外,还能用于民生支出配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5个100工程”、教育“9+3”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印发《贵州省财政综合考核奖励试行办法》,全年兑现市县考核奖励资金3.52亿元。

    各个经济强县在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取得成效。如南明区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仁怀市积极承接省、遵义市下放1370项事权,在茅台、大坝等8个乡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权限192项。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贵州省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使用制度试点,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农村土地要素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100个示范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乡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95项。省农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设立200个乡镇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在31个经济强县中,遵义县积极探索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改革,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经营和批后监督管理,清理取得合法手续但未按要求动工的闲置国有土地134.28亩。赤水市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去年共流转土地(林地)4.2万亩,林农授信额度达9.94亿元,“三权”贷款余额达1.06亿元,推动3家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31个经济强县在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中取得新进展,成为排头兵。贵州省依托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等交通“动脉”,积极加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江-珠江经济带”,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贵阳海关加入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贵阳、遵义、安顺和贵安新区实现通信同城化。省发改委印发了《2014年支持各县(市、特区)实施的150个重点特色产业项目明细表》,认真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和协调服务制度,大力支持清镇、开阳等19个经济强县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设,为与周边省区区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南明区以临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突出抓好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功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白云区确立贵阳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和白云区“三区”融合发展思路,改革十大机制发展“六大产业”等,奋力在贵阳发展升级版中当“急先锋”、做“顶梁柱”。

2014年贵州省“31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