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石漠化山头披上绿装

05.02.2015  11:54
——黔西南州产业化护生态惠民生
      本报记者 宋洁
  岁末年初,兴仁县的两万亩荒山坡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种满了五星枇杷。“这些山都荒了好多年,这会儿有政府和公司来带领我们种枇杷,四五年就能丰产,盛果期五十至七十年,以后大家多个收入咯。
  老乡们信心满满,因为有兴仁县佳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苗木,负责管理,派技术人员开展包村指导,并以市场价均价进行保底回收,收成由老乡占九成,公司占一成。
  “除了收枇杷果实,枇杷花、枇杷叶我们也收,公司进行后期加工生产,延长产业链,把产品推向市场,给我们百姓更多利益。”佳文公司负责人岑万文告诉记者。
  据介绍,此次种植活动属于黔西南州“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项目,兴仁县三年内将新增5万亩枇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种植枇杷的山地全部被列为州、县、乡党政领导绿化示范点,由相关部门进行包保,将造林绿化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黔西南州是我省石漠化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近年来,该州坚持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探索出产业化治理石漠化的岩溶山区、高海拔地区种草养畜“晴隆模式”、低海拔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中海拔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为治理石漠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2014年,该州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为进一步推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石漠化治理,该州提出了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暨“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计划。根据规划,从今年到2017年,用三年时间造林200万亩以上,使全州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47.32%提升到53%以上,全州所有可造林绿化宜林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和山旁、路旁、水边、零星空地全部绿起来,实现石漠化区域植被全覆盖,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共进、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为完成三年攻坚任务,黔西南州采取层层包保制度,除了各级干部带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外,还以州直机关、县市、乡镇和成建制的民兵作为造林队伍,采取实施“153工程”和党政领导创办造林示范点等措施加快推进。
  “石漠化山头绿起来”三年攻坚计划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结合起来,将打造林业产业带和景观绿化带相结合,掀起全州范围内植树造林新热潮。枇杷、核桃、柏木、杉木等经果林和速生经济林,纷纷攀上了石漠化山区的山头坡地,百姓们看到常年荒废的山头绿了起来,也看到了自己的钱袋鼓起来的希望,植树造林热情地高涨前所未有。


上一篇 下一篇
[ 推荐好友 ] [ 打印本页 ] [ 收藏本文 ]
· 下一版 · 本版新闻 · 标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