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输在“最后一公里”上

19.11.2014  17:19

绝不输在“最后一公里”上

——遵义市创模工作奋力冲刺

    今年9月26日,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技术评估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王淑兰用三个震撼来评价遵义创模工作:震撼于遵义市多年的坚持不懈,真正体现了创模“三重三实”原则;震撼于创模工作的创新和效率,把创模这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演绎得如此精彩;震撼遵义如此优美宜的居环境和市民轻松幸福的生活。

    王淑兰的评价是专家们的心声,也是遵义市八年创模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介绍,在《环境保护部关于遵义市创模国家技术评估意见反馈的函》中,国家技术评估的结论是26项指标达标18项,基本达标8项,在环保部今年评估的9个城市中(柳州、东台、舟山、台州、拉萨、贵阳、遵义、大丰、扬中)只有拉萨、遵义没有一个否决指标,这一评估成绩是对遵义八年创模的最好肯定,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持不懈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真重视,责任真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秉清任常务副指挥长,其他分管宣传、环保、城建、卫生、工业的副市长及人大、政协联系环保的领导为副指挥长。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创模纳入年终考核,真正形成全市创模,全民创模。

    遵义作为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创模的总投资达103亿元,建设223个创模工程,让专家感到十分震惊。

    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置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垃圾从收运到中转,再到终端处理整个系统都非常完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在全国都还处于探索推广阶段,而遵义已形成了产业模式,协同处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典范;城区污水处理厂全部进行了提标改造,执行了国家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对饮用水源投巨资进行保护,搬迁了一级保护区核心区居民,建成了“南南调水、南北调水”工程,实现了城区互连互通,正在建设东西调水,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区饮用水安全;全市市县两级环保机构全部落实业务用房,环保系统编制从351人增加到751人,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全部通过国家西部三级标准化验收,走在全省前列。

    此外,遵义市还积极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探索,推行跨区域联动、河长制、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生态红线、酿酒废水连片治理、治污设施第三方运行等工作,对流域内企业提高排放标准,建设了21座污水处理厂,赤水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深入推进创模“十进”活动,真正做到创模宣传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创模就是呼吸更清新、喝水更干净、吃得更放心、环境更整洁、休息更宁静的创模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市民对创模工作认可度、知晓率、支持率、满意率高,创模知晓率达99.6%,满意率达98.08%,实现了要我创模到我要创模的转变。

    在环境质量整治方面,全市水环境整治取消了四类、五类水体功能区,制定实施了《百里湘江水清岸绿保护规划》,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治理水环境,湘江何水质保持较好,城区段尤为突出。在空气环境质量整治中,搬迁了城区重污染企业,建设了20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城区道路白改黑、公交车出租车清洁能源改造、燃煤锅炉煤改气、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工程,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支撑工程建设,确保遵义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在声环境整治中,遵义市采取部门联动,尤其是多措并举抓城区机动车禁鸣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技术评估已经过去,但通过技术评估不等于创模工作就大功告成。”副市长、市创模指挥部副指挥长田刚认为,当务之急要严肃认真对待专家给我们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建议,客观冷静地分析遵义市创模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并认真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人员不撤,投入不少”的要求,紧盯问题抓整改,做到无死角、全覆盖,督促所有问题如期整改到位,绝不能输在“最后一公里”上。

    创模工程是遵义市创模工作的最大亮点。下步,遵义市将全力加快创模工程进度。确保新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垃圾中转站、机动车尾气监控平台等创模工程无尾欠,顺利通过验收;进一步深化环境质量整治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必须继续大力实施,严防环境质量反弹,要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定达标。

    工业园区的突出问题是遵义市目前整改的重点。针对此,市工能委、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将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审查备案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编制“一地三域十个专项”规划环评,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已编制的各类规划环评中的环保措施,对未环评的企业下最后通牒,在11月底前未完善环评手术的企业要依法处罚,同时追究园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约束作用。

    此外,各县(市、区)将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加强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单位监管,完善应急、防渗等污染控制设施和风险防范设施,提高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危废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监管,切实做到道路无扬尘,路边无垃圾、无露天焚烧,现场及沿线做到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声、厂区无积水、看不见黑烟企业、看不到黑烟汽车,交通通畅,真正体现一座环保模范城市应有的风貌,努力在全省率先拿下创模的金字招牌,为坚守两条底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晔丹 李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