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七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16.09.2015  12:03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6日电  近年来,绥阳县积极探索创新“七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被贵州省财政厅列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迎刃而解,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2015年绥阳县被省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市场“试水”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针对大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投入,以市场需求倒逼发展。风华镇溪源村通过“企业注资、财政补助、两委协调、村民参与”方式,2013年成功引进“四品君公司”,打造“诗乡花海”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园。自2014年7月开园以来,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仅门票一项收入达200余万,收取停车费100余万,实现集体收入40万余元。

    能人带动模式。充分发挥“能人效应”,本着“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理念,以“干部创业带动+群众自主联动”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洋川镇东山村通过村能人书记杨家权的带动,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村。2014年,东山村与台湾同富精致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东山村台湾同富精致农业集体经济示范区,示范区现有苗圃基地30亩,培植苗木75万株,种植猕猴桃500亩。预计今年出售苗木可增加集体经济积累30万元,到2018年底可达100万元,力争在2020年村级积累达200万元。

    村企合作模式。通过村企合作,实现企业、集体、群众三方利益的共赢。旺草镇晨光村按照“以村联企、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百姓得益”的发展思路,通过“公司出资、出技术+村委建基地+村集体入股+群众参与”的方式,引进贵州晨光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500亩的核心基地、加工厂房已经建成投产,第一批黑木耳采收,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利润600余万,按照利润的5%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协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0余万元。

    村社经营模式。通过创办合作社,探索实践“集体领办、各村入股、合作经营、收益入村”模式,实现“资金转股金、闲钱变活钱、活钱到积累”的有效转化。旺草镇基于农村农机、农资的巨大市场需求,采取“镇村共同出资、村级宣传推广、聘用专人经营”的方式,由镇党委出资5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各村从年终奖金、计生返还款等资金中挤出2-4万元,共筹资30余万元,作为经营本金,成立“旺村集体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实现销售收入50万,利润近15万元,为消灭“空壳村”、实现村级“有经营性积累”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新路。

    “双线”互动模式。充分利用实体和网购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线下体验、线上订购”的“互联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旺草镇小旺草村一方面加强“农超对接”,将“香树湾”系列产品纳入农特超市,实现线下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农特超市展示、网购企业销售”的方式,与“淘宝网·遵义站”合作,实现线上销售,加快了该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途径。8月初,“香树湾”系列产品全部纳入“淘宝网·遵义站”的网站销售产品,4000枚鸡蛋上线8个小时被抢购一空,预计年底可实现2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积累。

    大众创业模式。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积累的同时,依托农特产品带动群众发展,促使群众参与到创业中来,推动大众创业。旺草镇利用207省道旁村小闲置资产,把“分散作坊”集中为创业整体,创新建立“村级创业园”。目前“创业园”已初具规模,融入基层党建、“四在农家”村庄美化等要素,已入驻日产1500枚的盐蛋加工厂、皮蛋加工厂、绵鞋加工厂、土菜油加工厂和辣椒加工厂等5间村级集体经济企业。

    生态概念模式。利用特有的生态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在生态概念上大做文章,集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多元化发展,打好生态概念牌。大路槽乡文山村充分发挥紧邻红果树景区的优势,按照“春赏桃花园、夏游天体场、秋觅野生果、冬尝野猪肉”的思路,投入资金20万元,种植桃树1500亩,利用文山特有的生态资源在桃木溪河畔建立文山“天体游泳场”,集游泳、烤烤、休闲于一体,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村。自今年5月2日开业以来,周末前来消费游客平均达200人次,目前纯收入5万余元,预计秋天结束,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宋祖禹 张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