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溪源村:“五朵金花”的绽放之路

07.01.2015  19:23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7日电 去年7月以来,绥阳县风华镇溪源村“五朵金花”景区成为遵义市乡村旅游热点,吸引了四川、重庆、贵阳等省内外大批游客前往赏花,被喻为中国的“普罗旺斯”。可是在数年以前,该村还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群众靠外出务工为生的“穷村”。为了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该村以县委“五村工程”为切入点,深化拓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服务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在短期内打造出企业受益、游客向往、群众实惠的黔北旅游新亮点。

    理清发展思路,扩宽致富渠道。该县一是将夯实壮大集体经济积累作为提升组织服务能力的必然途径。县委出台“五村工程”后,该村立即开展调研,积极寻求产业信息,收集项目资源,有针对性的拟定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经过多方努力,该村的美丽乡村项目获得县级财政支持50万元,并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60万元,贡米、香菇、养鱼等项目已初见成效。二是把观光农业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将农业资源优势也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将现代旅游业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带领群众实现农业强、农民富,积极引进一批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群众得实惠的好项目,在加快发展中实现青山永驻、碧水长流、天空常蓝,进一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三是科学规划产业结构,保证有的放矢。2013年,“五朵金花”现代农业示范区,种植荷花200亩,但经过实践,发现荷花的花期较短,观赏性不够好,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全年吸引游客不足1万人。2014年,示范区总结失败经验,决定改种300亩花香、艳丽的薰衣草,并配套种植波斯菊、南美马鞭草、蜀菊、石竹、醉蝶花、荷花等几十种鲜花,打造诗乡花海,实现春夏秋冬四季皆有花赏,造就都市休闲、旅游、观光、浪漫圣地。实践证明,科学的决策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重抓招商引资,加快建设速度。该县一是主动出击引进资金,以外力助推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9月,该村与贵州璞苑生态有限公司形成合作,该公司投资2亿元,建成了集中连片种植花卉(熏衣草)、璞苑贡米、君顶茶、诗乡蔬菜、酿酒葡萄五种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园。今年7月以来,景区内的薰衣草等花卉争先绽放,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万余人,异军突起成为绥阳乡村旅游排头兵。二是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村委、村监委的监督作用,仅用时半年,就完成各类花卉种植500亩,修建人行栈道1800米、休闲亭5个,现已完成开发初期阶段,将按照原计划于2015年5月正式营业。面对试运行阶段出现的车流量过大,停车位紧缺等情况,该村积极发动群众在景区周边设置临时停车位3000余个,采取收费停车的方式

    做好媒体宣传,形成内外合力。该县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打出经典品牌。五朵金花项目在建设初期即取得轰动效应最大程度是受益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将这种“眼球效应”以几何级的速度极速传播出去,吸引各路游客慕名而来。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具有发布流程快、言论空间大,内容形式不受限制以及平民化等特点。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加快推进旅游业,要重视自媒体的宣传营销作用,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与特点,大力倡导人人爱家乡、传家乡,弘扬正能量,助力大发展。二是充分召开群众会议调动群众积极性,保证项目征地、施工顺利开展。“诗乡花海”的靓丽风景和爆棚的客流量,给当地农民带来的看的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破除了他们思想上的顾虑,打消了他们情感上的忧虑。由于客流量的增加和产业带动,目前,五朵金花景区共有农家乐20多家,冷饮、煎饼、工艺品、小吃、水上游乐等的流动小摊点近200个,新增临时停车位3000多个,平均每天服务收入达3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县城附近及乡镇餐馆、农家乐、宾馆的发展。(石芝谋 李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