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连续4年保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升

08.08.2014  17:55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8日电 2009年,绥阳县群众安全感测评仅为75.89%,排名贵州倒数第11位,遵义市倒数第一,被省、市列为重点整治县。新一届党委班子痛定思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发扬继续奋发进取,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在压力下奋起,以五项措施引领各项工作,助推平安建设,实现绥阳公安新跨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2012年,该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96.88%和93.56%, 2013年上升为97.88%和96.62%,两项指数均位列遵义市第一,跨入贵州省前10强。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打造优良警队

    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证。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绥阳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过硬队伍,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培育优良作风为保证,着力推进队伍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 大力倡导“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争做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敢于决策的“三敢”民警,营造了班子团结、廉洁勤政的工作环境,培育了领导率先垂范、队伍团结拼搏的警队精神,全局上下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奋进的热火场面,实现了作风优化、合力争先的队伍建设目标。

    这些年来,绥阳县内相继涌现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黄新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先进个人龙丽红 、“全国禁种铲毒”先进个人冯育祥等一批先进人物。

     二是抓基层、强基础,做强基层所队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绥阳县公安局建立了“钱往基层花、物往基层送、情往基层移、干部基层起”的激励机制,鼓励民警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形成了公安工作充满生机、公安队伍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一线实战部门警力达到43%,彻底消除了5人以下派出所,实战部门经费达到75%,其中派出所经费达到82%,真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绥阳县委、县政府对公安机关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主要领导多次到该局调研,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绥阳县公安局党委坚持公道、公正、公心的用人导向,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能上台、不干事的人早下台,2013年,绥阳县公安局5名优秀中层干部被选拔进党委班子,新提拔34名副科级干部、53名股级干部,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战斗力。

     三是抓打击、扬警威,彰显克难攻坚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近年来,绥阳县公安局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龙头、以“雷霆行动”为载体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坚持“以打促防、以打开路”的方针,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攻克了一批大要案件,连续3年实现命案全破。2012年,绥阳县公安局成功侦破“4. 12”、“11.17”两起科技含量较高的涉外杀人抛尸案,其中“4. 12”案件被公安部评选为经典案例;2013年,绥阳县公安局迅速侦破“7.19”、“7.27”两起命案;成功侦破“4.01”公安部督办目标案,缴获毒品7.3公斤,抓获毒枭9人;今年5月,绥阳县公安局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破获一起历时6年之久的重大系列合同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为企业追回损失260万元,彰显了其攻坚克难的能力和赤胆忠心的为民情怀,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是抓防范、保平安,筑牢安全防线

    绥阳县公安局始终坚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平安建设,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构筑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日常化巡逻,强化社会面管控,在县城区重点路段建电子卡口4个、治安岗亭5个,组建一支150人的特巡警队伍屯警街面,全天候巡逻防范;组建16支共356人的专职巡防队伍,加强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地段的治安巡逻,借助天网搭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个平台,形成立体化、网格式、无缝隙的治安防控体系,群众自发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高涨,共筑铜墙铁壁,使流窜作案分子无从下手、无处藏身,不敢在绥阳作案,实现了 “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下降、破案数上升的工作目标,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五是抓规范、促公正,维护公平正义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绥阳县公安局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把民警的使命与责任绽放在工作岗位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公信力,着力打造清正廉明的执法队伍,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警营风貌,激发民警情系百姓、为民爱民的公仆情怀,通过抓执法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广大民警公正执法、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追求目标,着力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同时将新法律法规学习、案件评析纳入每期“轮值轮训”必修课,狠抓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去年,绥阳县公安局出资200余万元完成了全部执法场所改造,顺利通过贵州省公安厅检查验收。(石芝谋 邓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