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最后一公里”路上建“幸福港湾”

03.08.2014  10:30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绥阳县紧紧围绕“为名、务实、清廉”主题,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建立了“同步小康宣讲培训队”、“党员义务劳动队”、“助农小分队”、“帮贫济困爱心基金”,搭建了经常性联系群众平台,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路上的“幸福港湾”。

    义务劳动队打造群众的“温馨港”。由省委党校发起,以乡镇为单位,各省、市驻村干部及驻村干部参与成立了“绥阳县同步小康党员义务劳动队”,着力打造服务群众“温馨港湾”。定期不定期到弱势群体、困难家庭中去帮助其义务劳动,避免其因劳动力不足错过农时影响生产,并在最近的抗洪抢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积极抗洪保民生解民困等。

    助农小分队成为服务的“热心港”。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各县直挂帮单位,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助农小分队”,打造服务群众“热心港湾”。于农忙时节深入挂帮村,下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生产劳动,特别是帮助困难家庭、孤残老人等,并向农户赠送化肥种子等物资,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接地气,切实帮助群众促生产解困难。

    宣讲培训队成为群众素质的“提升港”。由省委党校驻村工作组牵头,协调农牧、林业、人社、妇联、科协、卫监、工商联等单位,组建了“绥阳县同步小康宣讲培训队,着力打造驻村干部“能力提升港湾”。全县共成立了5个宣讲培训组共计40余人赴15个乡镇开展宣讲培训,向驻村干部及党员干部群众讲解同步小康基本知识、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支农惠农政策、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低保等知识,受训党员干部群众共计近1000余人,切实提高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济困基金会成为群众的“爱心港”。在省委党校的协助下,成立了“郑场镇雏龙教育基金会”,成立当天筹集教育基金近150万元;成立了 “雅泉村扶贫济困基金”,每名入会会员每月根据自身实际私人出资100元以上作为帮贫扶困基金,于月底以现金或购买生产生活物资的形式到困难家庭开展帮扶慰问;新江村将全村的干部群众吸纳为会员,每名会员每月捐献1元钱以上,成立了“新江村1元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党员义务劳动队”15支,开展义务劳动活动200余次,参与抗洪抢险150余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全县共成立“助农小分队”15个,党员干部参与助农劳动3000余人次,开展助农活动近400次,送化肥种子折合现金20余万元,受益群众近3000人。三个基金已为困难群众、学生等送去现金4万多元,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万多元,为困难家庭学子送去书包300余个、书籍600余本、笔记本200余个。(石先 黎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