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柔性管理让基层党员队伍活力四射

02.08.2014  18:06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绥阳县深入推进党员关怀、结对帮扶、多元培训、创业扶持“四项机制”,着力强化基层党员柔性管理。

    建立基层党员慰问机制,在常态化关怀中实施有效管理。绥阳县出台了党内关怀工作的实施方案,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员慰问、吊唁等活动,在关怀中完成对基层党员的管理实施。建立农民党员生日慰问制度,基层党组织将建立一本党员生日登记册,在其生日时赠送一份生日礼物,寄送一封慰问信或一张贺卡,进行一次谈话,并将慰问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农民党员死亡吊唁制度,凡遇农民党员死亡,由乡、村两级党组织派人进行吊唁并慰问死者家属。建立定期不定期走访党员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党员每年走访率不低于30%,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点党员每年走访率不低于80%,村居、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辖区内党员每年走访全覆盖。建立基层党员谈心谈话制度,通过日常沟通谈话、人事调整谈话、知情反馈谈话、告诫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等方式,增进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建立城乡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在经常性关爱中实施有效管理。该县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等形式,深入推进“城乡支部结对、千名党员帮扶”,组织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发展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致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帮扶活动。同时制作并发放“党员联心卡”和“党员联心牌”,“党员联心卡”由帮扶党员和村党组织保管,主要记录挂帮联系党员对象姓名、家庭劳动力、收入情况,挂帮项目、时间、措施及挂帮的预期效果等情况,确保经常性联系,有针对性地帮扶;“党员联心牌”悬挂于挂帮联系党员对象家中,主要记录帮扶党员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挂帮联系时间、项目及挂帮联系取得的阶段成效等情况,做到随时提醒,按时完成帮扶计划。

    建立基层党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在提升素质中实施有效管理。该县组建法律、法规、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应知应会”方面的宣讲团,围绕“知耻明礼、崇德向善”主题,每月开展1-2次法制道德宣讲,着力提高基层党员的认知程度,增强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乡镇党委包村党组织、村党组织包党小组、党小组包党员、党员包户主、户主包家庭成员“五级包保引导机制”,充分利用好远教资源,通过开辟“群众夜校”、“院落课堂”、“田间课堂”等,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建立农村党员学习培训日制度,在每月的15日或月末对农村党员进行定时的学习培训,通过下载远教专题片、开展技能培训、成立专家服务团、建立培训实践基地、领导干部现场授课或讲党课等措施,切实提升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基层党员创业扶持机制,在促进增收中实施有效管理。该县以县机关涉农部门党组织为主体,成立了以县委分管联系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业协调指导小组,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强化市场调研,积极为农村创业党员寻求产业项目,开展项目评估,实施项目跟踪服务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村党员增收。同时对创业党员实施的项目实行“政府贴息”、“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工作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绥阳县全县共走访党员、与党员交心5万余人次,发放慰问资金近700万元,结成城乡党员帮扶对子5000多对,建立“党员联心卡”和“党员联心牌”各6000余张。此外,全县还为产业大户、创业带富党员、返乡创业典型示范户党员提供创业贷款2700余万元,共有230余人享受了“政府贴息”、“以奖代补”政策,涉及“政府贴息”和“以奖代补”金额达260余万元。(石芝谋 李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