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第一书记”成为农村发展“领头羊”

02.09.2014  13:32

    【编者按】绥阳“五村工程”突出以“能人带村”强带动治“”,破解“无能人管事”难题,以“制度理村”立规矩治“”,破解“无规章理事”难题,以“文化兴村”强素质治“”,破解“无能力议事”难题,以“民主稳村”畅言路治“”,破解“无平台说事”难题,以“产业强村”促发展治“”,破解“无财力办事”难题,在实践中对深化拓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涵、细化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推动了基层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今日起,将连续推出绥阳“五村工程”成效追踪系列报道文章。

第一书记”成为农村发展“领头羊

——绥阳“五村工程”成效追踪系列报道之一

    “打造一支‘一好双强’型农村发展‘领头羊’队伍,是推动村民与村级组织‘双赢双增’的新生动力,也是广大农村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所在。”绥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祖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能人带村”工程,多措并举强化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配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打造农村发展“领头羊”队伍。

    对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发展任务重但无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村,采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干部担任或挂任“第一书记”。

    对“地域相邻、产业相联”的村居,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联村建支部等方式,引导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担任或兼任“第一书记”。

    对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采取县委常委领导担任村“第一书记”,创业带富党员担任“产业书记”等办法,大力实施“一找五帮”,切实推动农村发展。

    实施“百干百非百企助村”计划,鼓励、引导或选聘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级职称以上农技干部、改非干部、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以及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回原籍或跨区域担任或兼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

    同时,明确“第一书记”抓产业促发展的职责。

    “第一书记”成为绥阳农村发展“领头羊”,促进了村级组织和村民“双赢双增”,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发展。

    该县黄杨镇茶树村“第一书记”周密通过外出打拼成为山沟里的“名人”。“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周密说,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回到大山发展养殖业,把积攒的100余万“身家”用来探索带领群众致富的新模式,将羊崽无偿提供给群众饲养,并提供疫情防治、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服务。据该村村民黄某介绍,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今年全村有100余户群众领养了周密提供的羊崽1300余只,预计明年户均可增加收入2万余元。

    周密以个人创业带动群众创业,带领了群众致富奔小康,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羊司令”。

    该县风华镇溪源村“第一书记”张少伟立足于做强做大现代农业,建立佳鑫现代农业园,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超市” 模式,引导该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露地蔬菜栽培基地、中棚栽培蔬菜基地和西瓜基地等,总面积达560亩,带动周围100多户群众从事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常年为周边群众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可带领村民户均创收3万余元。今年,张少伟又以溪源村“第一书记”名义,采取“支部+合作社+超市” 模式和股份制合作方式,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香菇、茶树菇、鸡腿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共计10余万个菌包,按照股份比例分成,预计年内可为该村提供30余万元集体经济积累。

    张少伟以能人创业带动村级组织和大户创业,以村级组织创业和大户创业带动群众就业,较好地促进了村级组织和村民“双赢双增”,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农村发展“领头羊”。

    “绥阳‘第一书记’不要村里的一分报酬,以村为家,与民为友,上找项目资金谋发展,下连地气人心搞创收,搅活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搭建了党员群众双向受益平台,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为全县广大农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增添了新的动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截至目前,该县已选派选聘96名创业能人担任或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带头领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发展,成为绥阳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96名“第一书记”中,领办企业或产业的有50余名,规划引进和实施富民新项目57个,涉及资金2510余万元,实施创富带富项目86个,涉及资金3000万元,引导群众创办产业270余个,惠及群众800余户,领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9个,涉及资金1600余万元,预计年内可分别为9个村创造50万元—100万元不等的集体经济积累。(李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