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鱼水工程”的爱民情结

01.07.2014  19:04

    绥阳县茅垭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了“鱼儿入水、饮水思源、心中有水、感恩于水”四大主题的“鱼水工程”,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之情,让这个位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的乡镇出现了崭新变化。

     鱼儿入水”知民情

    “自从和干部攀上亲戚,我心里的疙瘩也解了,白天心情愉快,晚上睡觉安稳了。”以前的“缠访户”刘光珍道出她对干群结亲的感受。

    2003年,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引发纠纷,刘光珍一直在省、市、县相关单位上访。通过“结亲”活动,她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去年底,茅垭镇根据工作需要,灵活、创新推出“结亲”活动,认孤寡老人为“老亲”,认留守儿童为“幼亲”,认生活困难家庭为“穷亲”,认一般群众为“远亲”等活动,干群“结亲”共计1200余对,在全镇形成了“干部群众一家亲”的氛围。

    让干部真正受教育,茅垭镇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育方式,由群众推选了几名代表,作为“老师”为干部上课。拉家常“摆龙门阵式”的授课,让干部身临其境体会群众所忧、所盼、所怨,也从中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到工作改进方法。

    一年来,镇党委坚持民主测评、明察暗访、办案惩处的方针,建立了住镇工作、群众办事等工作机制,以“五治五促进”为手段,坚决让干部不当“三手干部”。

    为避免干部“身入”而“心不入”,茅垭镇专门出台联系群众制度,镇村干部联合坐班服务群众、群众考核评议驻村干部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每个班子成员,每周必须在村里住一宿以上,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推进当前工作任务,村干部必须把坐班制度与深入群众化难解惑相结合。

    每隔半年或一个季度,镇党委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评议活动,把干部纳入群众评议活动范围,引入民意调查、知情评议,评议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表彰、提拔任用挂钩,干部的成绩和工作成效由群众说了算。

    “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落实,让广大群众享受政策惠顾,实现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干群团结一致谋发展,人民富裕、幸福的目标。”茅垭镇党委书记付小波说。

     “饮水思源”懂民心

    今年虽遇大旱,但拥德村林海金银花党支部党员王海种植的金银花却得到了采收。问及“抗旱秘笈”,王海说,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产业支部”发挥了主导作用。

    拥德村村民原先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年收入仅1500元左右。今年,在林海金银花党支部的带动下,800亩山地全部种植了金银花,不但没受到旱灾影响,反而收成良好。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优势真正融入产业优势中,成为撬动农民致富的支点。全镇形成党组织围着产业转、干部领着群众干、党员做给群众看的格局。

    去年,张涛率先和几位党员在中坪村成立了首个水产党支部。水产党支部不仅参与了大连七水渔业发展的股份,同时,依托较好的泉水资源和大连七水渔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还建起了近百亩的山泉水养殖园区,首批投入了30万尾青鱼、细鳞、金鳟、虹鳟等鱼类,成为“中国山泉水产”的精品和珍品,市场供不应求。

    如今,全镇共建立产业支部26个,平安和谐促进会、阳光工程等社会组织党支部3个,其中,烤烟、水产、金银花等产业支部,带动全镇金银花种植已经达到1.2万亩、烤烟3000亩,兴建高端水产养殖场10余个,带动全镇产生创业能人600多名。

    绥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祖禹说:“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推着产业跑、党组织护着产业兴,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树一面旗帜’的同频共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