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系发展生命线 共铸团结谱华章

10.11.2014  17:34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要把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些重要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民族工作,不仅振奋人心,更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引,更加坚定了我们朝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虽然已过去一月有余,但是对于长期从事社区民族工作的贵阳市云岩区贵乌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可而言,其激动之情仍溢于言表。

  由于长期在社区民族工作探索中的突出成就,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杨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这次表彰会上,贵阳市受到表彰模范集体有3个,模范个人3人。

  事实上,在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贵阳,许多人与杨可一样,自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对其主要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给予了深切关注。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只是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群体中的缩影。

  近年来,围绕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乡村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内容,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将民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重要范畴加以打造,全市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多措并举,推动民族乡村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

  进村道路铺满渣土,坑坑洼洼;村民的木楼年久失修,进风漏雨;田地里种的不是稻米就是包谷,村民生活艰辛……这是2007年以前的王岗村。

  如今,这里却成了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七年,村子美了,布依同胞富了,当年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实现了向“福韵王岗美食文化村”、“疱汤第一村”的完美嬗变。

  “同胞们能有今天,都是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普照,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带领王岗走出贫困泥沼的村支书花全说。如今,这个布依汉子已是全国人大代表。

  王岗村是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的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小村庄。王岗的七年蜕变,是中央、省、贵阳市、乌当区各级民族发展资金扶持的结果,是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族乡村大力投入和建设的结晶,更是近年来贵阳市民族乡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的历史见证。

  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有少数民族人口72.1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68%。全市75个乡镇中有17个是民族乡,国土面积为1419平方公里,占全市乡镇总面积的19%。人口为29.4万,占全市乡镇人口的14.8%,其中少数民族10.7万。此外,含17个民族乡所辖126个民族聚居村在内,全市共有309个民族聚居村。

  “与全市其它地方相比,民族乡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贵阳市民宗委主任李华说,贵阳要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民族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尤为关键,“没有民族乡村的小康,全市的小康就无法在全省提前实现。”

  李华认为,贵阳市全力打造民族工作升级版,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实现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深刻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出台了相关举措来推进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12年,贵阳市8个贫困民族乡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2013年,南明区小碧布依族苗族乡、白云区牛场布依乡及都拉布依族乡所在的南明区、白云区通过“贵州省小康创建达标县”实地验收。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两个民族乡及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两个民族聚居村被评定为贵州省2013年度同步小康示范示范乡镇、示范村。

  根据贵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和采集自民族乡的有关数据分析,贵阳市17个民族乡中有5个民族乡的小康实现程度超过90%。经测算,2013年,贵阳市各民族乡的小康实现程度均超过80%,并非常接近全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90%的要求,完全有可能与全市一道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创建平台,让民族团结和谐渗入“社会细胞”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然而,民族工作如何搞好民族团结?如何争取人心?这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至今仍在不断探索的实践。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贵阳既有民族乡、民族聚居村,又有各族人民在全市各区市县中散杂居住。全市有49个民族成份,居住着苗、布依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和布依族人口分别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4. 68%和28. 4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贵阳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分布呈现成份多、分布广、居住散三大特点。”贵阳市民宗委副主任程学跃分析说,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加,省内各市(州)和新疆、甘肃、四川等省(区)流入贵阳务工经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5万人左右。

  面对特殊的市情,如何在民族工作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贵阳市的做法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改善民生,让社区成为民族团结的细胞。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必须依靠社区搭建起有效、多元的平台才能开展。”程学跃说。

  6年前,少数民族同胞李发贤和丈夫从老家大方县来到贵阳,靠打工和拾废品维持生计。2012年,小学毕业的儿子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双肩关节发育不全症”,需要高昂的治疗费。

  得知这一情况后,贵乌社区服务中心为李发贤一家申请了临时性医疗救助,还积极帮忙协调孩子免费就读的事情。

  “我腿脚不便,去哪里都困难,要做什么都是社区给我帮忙,有时连倒垃圾他们都会帮我。”谈起社区对自己的照顾,李发贤满怀感激。

  这是近年来,贵乌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通道为进城少数民族同胞办理的诸多事务中的一个片段。

  在云岩区,社区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以贵州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云岩区中天花园社区为例,对于社区内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由于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好,精神文化需求相对较高,社区主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社区主要通过耐心、细心的服务和管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整个贵阳市,与贵乌社区一样,近年来,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先后涌现出了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白云区铝兴社区等众多典型。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构建城市新型民族团结和谐关系,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将其作为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中的重要一环,采取“三加强一推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加强民族联谊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措施,专门出台了《贵阳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城市民族工作进入了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军营和乡村,是国家民委确定的全国第三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切实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同胞的合法权益,在就业、就医、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处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同城待遇’,”李华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服务少数民族同胞的管理体系建设新思路、新途径。

  凝聚能量,打造民族工作大格局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广、任务重、程度深,光靠民族工作部门显然无法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专门强调:“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度。”

  贵阳民族民族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长期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民族工作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省以及贵阳市委、市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贵阳特色民族工作‘大格局’的逐步形成。”李华说。

  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早在2006年3月,贵阳市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明确22条具体措施,为民族地区增强综合实力,注入动力,提供保障。成立了以市委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32个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贵阳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民族工作重要事项,落实和解决民族工作重要问题,完善全市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效推动贵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贵阳市委统战部作为党委联系指导民族宗教工作的职能部门,广泛协调各级部门与社会各界参与民族事务治理,较好地推动完善民族工作社会化格局形成,获得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集体殊荣。

  正是通过方方面面的工作,贵阳市近年来的民族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铸就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华章。

  面对未来,李华满怀信心地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给广大基层民族工作者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贵阳市将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全市民族事业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