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生态美 金山银山百姓富

12.03.2015  10:37
绿水青山生态美 金山银山百姓富 - 林业厅
绿水青山生态美 金山银山百姓富 - 林业厅
绿水青山生态美 金山银山百姓富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蜿蜒在青山绿水间的乌江。 (贵景网 发)
  观山湖区百花湖风景如画。   观宣 (贵景网 发)
  锦屏县引导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生态经济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图为茅坪镇群众在摘采丰收的香橘。      谭元勇 摄(贵景网 发)

  本报记者 朱 邪

编者按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来自贵州的代表委员提得最多的是绿色贵州、生态文明、绿色崛起。贵州,作为全国第二个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省份,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的主办省,从“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到“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已肩负起贵州人应有的担当。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贵州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最受关注的是贵州显著的绿色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50%,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省份,生态环境独特,生态区位重要。

  1998年,长江世纪洪灾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损害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正是这场洪水让全国人民意识到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正是从那时起,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西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建设珠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贵州被推到了生态建设的前沿。

  正是从那时起,贵州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建设“两江”屏障的重任,扛起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有的担当。2003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省委九届五次会议把“生态立省”确立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战略;2007年,省第十次党代会将“生态立省”战略提升为“环境立省”战略。

  在“环境立省”战略的指引下,贵州造林绿化步伐逐年加快,森林覆盖率以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递增。到2008年,中央和省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40亿元,营造林380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5亿株。完成铁路、公路、河渠绿化1万多公里。经2006年普查,全省森林面积由1998年的8143万亩增加到105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0.83%增加到39.93%,为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后,我省为借鉴国内外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实践,从2008年开始谋划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从2009年至2012年,连续举办了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搭建了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有效展示和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签约并实施总金额近200亿元的绿色低碳项目40余个。

  会议在国内外的影响逐步扩大,得到广泛好评。为了向国际社会发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展示加快绿色发展的“中国行动”,有效树立中国自觉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13年1月,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

  该论坛举办两年来,已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信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3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跨国公司推介恳谈会上,来自美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的上百家大型跨国企业踊跃参加。

  生态文明论坛大大提升了贵州干群的生态文明意识,全民植树造林护林氛围日益浓厚。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5年间,贵州人工造林3600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目前全省森林面积超过1.3亿亩,森林覆盖率已达49%,给多彩贵州奠定比较坚固的生态基础。绿色产业厚积薄发,林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贵州生态建设突飞猛进,绿色山川日新月异。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彻底改变了贵州形象,云贵高原悄然崛起的生态贵州也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爱和肯定。

  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贵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启动,成为继福建之后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为建设好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贵州甘当生态文明急先锋。

  去年6月,贵州召开了全省首次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出台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多时间全面绿化现有的1042万亩宜林荒山,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1054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累计完成石漠化治理1.26万平方公里,向石漠化发起总攻。

  为了确保《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从去年9月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17个部门联合行动共排查出7900个案子,查结7700多个,查结率达到了90%以上,在贵州历史上绝无仅有。

  划定了9条林业生态红线,包括林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公益林面积、湿地面积、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物种数量、古大珍稀树木等的保有量,以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等,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在生态建设上,财政困难的贵州毫不吝啬。2014年,在全省生产总值9251亿元、财政总收入2132亿元的情况下,林业投入首次超过40亿元。

  在2015年的贵州“两会”上,省委、省政府更是提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绿色贵州”发展战略。

  在建设“绿色贵州”的征程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带头示范。2月25日,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当天,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与全省8万人共同参与植树活动,号召全省各族群众三年内造林绿化1200万亩,改造低产林1200万亩,林业产值超1200亿元。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贵州造林绿化热潮高涨,去冬今春,全省已投入30亿元造林480万亩。

  在绿色贵州的征程上,环境保护也是亮点纷呈,铁腕治污,毫不手软。

  我省一再强调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抬高绿色门槛,坚决防止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去年,我省以设施建设、能力建设、改革创新、污染防治、执法监管为重点,大力开展“六个一律”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县县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水泥悬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高标准建设渣场等特色环保工作,着力推进环保12件实事,初步形成建、治、防、管环保新格局。

  “3年以后,贵州的绿色基调会更鲜明,贵州的经济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很自信地说,贵州的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已进入全新时期。

30余载育林育出致富路     ——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杨代林的造林故事     杨文舒

  3月7日,在榕江县寨蒿镇扒王村的一片山坡上,近百名村民正挥着镰刀热火朝天地砍除杂木乱草,抚育幼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建设绿色贵州,说明我当年的选择是对的。”66岁的杨代林一边指挥,一边检查村民的抚育质量。

  杨代林生于扒王村。改革之初的1982年,作为榕江县崇义乡党委书记,杨代林在走访调查中,看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却撂下大片大片的荒山。当时国家虽鼓励百姓造林,但担心割“资本主义尾巴”,群众宁可让山撂荒也不愿种树。

  “致富之路在治山,治山之路在兴林”。杨代林决定承包荒山带领群众造林致富,绿化家乡。县领导很支持他,决定由杨代林负责组建四百坡林场。杨代林贴出建立林场的招工启事,短短几天功夫,400多名民工从四面八方涌来。

  33年前的正月十八,杨代林带领崇义、寨蒿等乡镇的400名多青年,打起背包、扛着红旗,向四百坡进军,在山上安营扎寨,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灭荒造林。杨代林与工人同住窝棚、吃野菜、运树苗,走遍每个山头,对整土、栽种等情况适时指挥。

  一张张蓝图在荒山上展开,一片片绿色的希望在锄下生起。奋战3个月,杨代林植树造林2755亩,荒芜的四百坡变绿了。

  林带一天天延伸,染绿了两乡一镇的荒坡。但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大,开支也越来越多,当时国家每亩林仅补助6元钱。为了支付民工工资,杨代林卖掉了家里的4头耕牛。年关将近,杨代林又杀了过年的肥猪,分猪肉给民工抵工资,而自家只得从亲戚家借肉过年。

  亲人不理解杨代林舍家造林,多次劝他放弃。杨代林意识到要靠卖掉自己种下的杉林致富是不现实的,他开始在林场推广林粮、林瓜间作,养猪,办起了木材加工厂,茯苓加工厂、酒厂等,以工养林,使林场树木得到良好管护。如今,四百坡林场最大的杉木胸围已近50公分。

  有了资金保障,杨代林连续植树造林10余年,把一片丹心献给了家乡的绿色事业。绿化完四百坡,他又带领3000多农户在榕江县崇义、寨蒿、八平、太平、忠诚、仁里等乡镇的荒山造林6.7万多亩,植树1077万株,打造联户万亩林场。

  成片的森林给贫穷山乡人民脱贫奔富带来希望,杨代林也获得了国家和当地群众肯定,先后获评省林业先进工作者、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他创建的寨蒿联户万亩林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

  退休后的杨代林没有终止过绿化家乡的脚步,2004年,印尼客商投资150亿元在海南建纸浆厂,黔东南州推荐杨代林去承包种树,他率领民工3个月营造6000亩小儿氨林,成活率达95%。

  2008年起,杨代林个人出资1万元购买360多棵榕树苗,组织60多位老年人,沿忠诚镇通往寨蒿公路两侧栽种并精心管护,如今,当初种下的榕树已达8米高,形成了10余公里的榕树长廊。他正计划在寨蒿通往黎平县育洞方向的公路两侧栽种榕树和竹子,带头绿化家乡通道。他说:“家乡有了绿色,不愁致富门路。

榕江群众发展苗木奔小康

  3月7日,雄鸡破晓,晨雾渐渐升起,榕江县平永镇平永村,村民朱法勇借着灯光已收拾好一大挑杨梅、枇杷等苗木,搭早班车赶往忠诚镇,当天正是忠诚镇新年后的第一个赶集日。

  上午9点,班车抵达忠诚镇苗木市场,等朱法勇从车上卸下挑子,只见市场上早已摆满了杨梅、李子、梨树、香樟、红豆杉、杉树等树苗,来自平江、三江、崇义等乡镇的苗木商人早已开始做起买卖。

  清晨的忠诚镇集市并不算热闹,但苗木市场却火爆得很。记者数了一下,卖树苗的摊位超过20个。原来,榕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且长期推行“谁造谁有”的利益引导机制,激发了群众造林积极性,特别是随着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和造林补助政策的落实,冬春造林成了当地最重要的农事。户户造林使该县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位居全省前列。

  由于每年造林的人多,该苗木市场自然兴起并逐年扩大规模,一些外县农户也和苗木贩子到此选购苗木。“以前,街上卖的基本是杉树苗,多是农家杉木林下自然生长起来的。”做苗木生意10余年的朱法勇告诉记者,由于山头基本绿化,买杉树苗的人越来越少,但买果树苗、绿化树苗的人却越来越多,许多苗木客商开始改行自建苗圃培育果树和绿化树,有的贩子则到较大的苗圃批发树苗来零售。

  县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的开通,榕江县瞄准珠三角市场,按照“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林业发展思路,扶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经果林,提出建设1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目标。目前,全县已建成脐橙、杨梅、枇杷等特色优质果林8万多亩,去年仅脐橙产量就达870万公斤,产值超3000万元,忠诚镇干烈村、平江乡八瑞村等地村民因此建起了“柑橘房”,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到两个小时,和朱法勇相邻摊位上的红豆杉苗全部卖完了。“山上栽果树赚钱,房前屋后还得绿化,才配得上这么好的房子。”忠诚镇安乐村的一位大姐花300元买了8棵红豆杉苗。

  “前几年最好卖的是果树苗,但从去年起,绿化苗木销得越来越多,看来我也要搞点绿化树苗来卖。”朱法勇也看上了农家绿化市场。

贵定县长张丽芳: 打造特色林业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习总书记在贵定县甘溪林场调研时曾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贵定县干群坚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加大造林护林力度,打造绿水青山。同时,该县又积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推进旅游业发展,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发展刺梨、茶叶等绿色产业,促进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

  要让山变青、水变绿,必须依托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出台激励政策,激发各界植树造林积极性。去年,全县就投入350万元引导森林湖公司、大悦城公司等投入两亿多元发展黄柏、刺梨等林业产业基地。“十二五”以来,贵定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费项目等林业工程,共人工造林近6万亩、封山育林近6万亩、恢复经营近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8.9%提高到2014年的53.2%。

  栽树容易护林难,要让山头常绿,必须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去年,贵定县获得了甘溪国家森林公园、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三个国家级称号,长年聘请100余人管护全县107.8万亩森林,为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是砍树卖,而是要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全力打造特色林业产业、推动林权流转经营。目前,贵定县在昌明、沿山、德新、新巴等镇种植刺梨6万余亩,在云雾、昌明等镇种植茶叶13万亩,在沿山、新巴等镇种植黄柏油茶等2.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刺梨、茶叶为主的林业产业。近两年,累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突破6500万元。围绕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甘溪国家森林公园、“金海雪山”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森林景观和园林景观品位,发展森林旅游促进百姓增收,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