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丝绸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12.07.2014  18:02

绿色丝绸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 李春惠 吕秋平 曹典 胡星

    提起丝绸之路,浮现在人们脑海的往往是古代成群的骆驼商队顶着风沙行走在茫茫大漠的情景。然而进入21世纪,在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得到众多国家响应后,各国政要和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拥护开辟“绿色丝绸之路”,为这片荒漠之路披上“绿装”。

    在此间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上,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透露,中国政府正在制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高度重视,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有望全国推进。

    戴秉国说,新时代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的老大难问题,要和平、要安全、要发展、要就业、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楼兰王国和古巴比伦王国今天已湮没在黄沙之下,一些历史名城和建筑奇迹沦为废墟或文物。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但今天建设‘一带一路’,必须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再犯让我们的后人扼腕叹息的错误。”戴秉国说。

    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分别开启了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和通往东南亚乃至非洲的海上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众多国家给予积极回应。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亚欧40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人口约30亿。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说,新丝绸之路的建设是以中国为牵引,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的新型合作模式。

    屠新泉说,中国不是以掠夺性、压迫性姿态去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而是主动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和贸易活力,利用中国产业链完整、资金雄厚、相对的技术优势,输出“中国模式”,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接触、连接和互联互通。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团结、中庸等哲学思想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推动沿线国家在商贸、文化、科技、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的同时,共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丝路经济带国家的使命。

    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表示,丝绸之路建设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如果再加入绿色和环保理念,无疑将增加新丝绸之路的内涵和意义,为中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他说,泰国愿积极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抓住由此带来的机遇和福祉。

    随着地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马耳他总理穆斯卡特认为,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基石,而这项工作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马耳他愿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让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其中。”他说。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