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安顺行动计划开局实现3个100%

30.06.2015  14:12

本报讯 在实施三年绿色行动计划的头一年,素有“石漠化王国”之称的贵州省安顺市即实现了造林绿化3个100%:去冬今春县乡村造林绿化17.66万亩,完成率100%;沪昆沿线造林3.37万亩,完成率100%;2014年营造林建设33.78万亩,完成率100%。

                安顺市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喀斯特面积就占71.52%,石漠化面积占32.04%,现有造林地多为造林难度极大的石山半石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安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去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按照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和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出台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安顺绿色行动计划目标和每年造林任务,明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县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造林绿化,按年度分步组织实施,确保总体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围绕105万亩荒山荒地绿化这一目标主线,安顺市超前谋划,突出两个重点,即在布局安排上突出沪昆高速沿线和景区的绿化美化。关岭县3.6万亩的荒山造林绿化任务,全部安排在沪昆高速沿线实施;西秀区财政投入的造林绿化资金700万元,全部用于沪昆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地段造林;镇宁县在高速沿线安排造林4712亩。黄果树景区今年组织实施了一年绿化黄果树计划,目前正对5472亩荒山实施造林绿化和景观提级改造,龙宫和其他景区也结合造林绿化的实施,搞好景区的绿化美化和景观改造升级。

                安顺市在造林绿化中,着力做好了3个结合。

                一是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确定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的比例,西秀区栽植的493万株树苗中,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占比达52.7%。关岭县结合县情实际,正抢抓雨季实施楠竹造林1.8万亩。镇宁县结合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无患子育苗基地,现培育出无患子营养袋苗700万株,可满足10万亩无患子产业化基地建设用苗需要。

                二是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通过积极整合扶贫项目资金,有力促进安顺金刺梨产业发展,全市金刺梨种植面积达19万亩,去年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整合青岛市对口帮扶资金500万元,在黄果树建设了青岛-安顺生态扶贫示范园。西秀区大力推广种植晚脆红李、青脆李、黄檗、牡丹、芍药200和金刺梨,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与旅游升级发展相结合,将造林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景区绿化、美化、亮化、休闲化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理念,大力打造宜游宜居城市。通过加强城市“三道”建设,安顺市采取县区包山头的形式,大力实施主城区山体公园建设,各县区在市主城区都建设了一个山体公园,并在县城所在地自建山体公园,满足市民休闲需要。安顺市今年发动全市各单位和个人捐助筹集资金7000多万元,对黄果树景观进行提级改造,实施“绿色黄果树一年行动计划”,有力助推了全市旅游业的升级发展。

 
(作者: 胡强)                (编辑: 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