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刊登《“一镇一特”显活力 绿色生态绘美丽——第三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侧记》

19.09.2014  16:34

贵州日报》刊登《“一镇一特”

显活力绿色生态绘美丽

——第三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侧记》

 

9月18日,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第三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的代表见证了安顺市小城镇建设的丰硕果实。

从古朴的旧州镇到崭新的白岩镇,从夏云镇政务中心到浪塘村的河岸柳堤……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感受着安顺小城镇的“特”、“富”、“美”。

“安顺的小城镇建设令人惊喜和感慨。惊讶的是安顺不愧是人文隽秀之地,小城镇尽显地域特色,或婉约或精致或古朴;喜的是安顺市政府肯花大力气一镇一特做规划,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空间功能品质。”代表们满口赞叹。

旧州镇:留住山水 文化 乡愁

旧州古镇核心区的南街、西街,道路两旁的传统民居修缮如旧,“孙家大院”、“谷氏老宅”、“刘家大院”、“郑家老宅”、“周之冕住宅”等一座座错落有致的院落“重焕旧貌”,雕花窗、挑幡、红灯笼、石板路遥相呼应,引得代表们驻足流连。

“为了留下66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对扶风亭、清元宫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复,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对大屯山、小屯山、邢江河、南门河生态的保护,使得旧州‘麒山奇岚、碧波回环’的山水格局没有任何改变。”这一番介绍,让代表们为之点赞。

“安顺对旧州的定位很准确,规划也比较到位。”贵阳市花溪区规划分局局长滕晓君参观后说。

作为全省唯一同时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绿色低碳小城镇称号的省级示范小城镇——旧州镇,正在将历史文化、生态优势融合,在核心区开展餐饮、住宿、特色旅游商品等产业,示范带动城镇居民发展旅游业。

 

浪塘村:美丽乡村的绿色生态“升级版”

在旧州镇浪塘村,代表们在雨中漫步邢江河边的木栈道,当走过一片开满美人蕉的花池时,纷纷停住了脚步。

“那么清澈的水是通过这个池子过滤后,排出的生活污水?”

“一天能处理多少吨生活污水?”

“我对浪塘村的生活污水生态治理项目很感兴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要往绿色生态‘升级’,污水的治理是很重要的,不仅保护了乡村河流景观,也提高了生态效益,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实地参观带给余庆县县长谭诤的不仅是美感,更是启发。

浪塘村的生态绿色“升级”不仅体现在污水的生态治理,还体现在邢江河两岸郁郁葱葱的湿地。

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12月31日下发通知,同意安顺邢江河湿地公园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

位于邢江河边的浪塘村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合二为一,在河岸两边种植荷花、杨柳等植物,使得邢江河的水更加清澈,浪塘村的自然山水也更有灵气。

 

夏云镇:产城互动 发展有底气

在夏云镇,代表们走进园区的贵州信达停车设备有限公司,观看了该公司六层立体停车设备后,代表们饶有兴致的询问起了夏云工业园的情况。

“园区已入驻企业115家,投产67家,加上园区外的4家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解决园区周边及外来人口6000多人实现就业。”当听到这样的介绍后,代表们频频点头。

“现在的小城镇建设首要的就是产业支撑,夏云镇原本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又引进了许多企业,聚集更多的人气,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所以说夏云镇给产城互动这个概念做了很好的示范。”龙里县代县长陈曦感慨。

目前,夏云镇依托工业园区的产业示范带动,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1至7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1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招商引资签约到位资金5.962亿元,城镇建设完成投资6.2亿元,财政收入达606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74元。

 

特写:浪塘亮新姿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仙人坝村位于美丽的邢江河岸,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春风的沐浴下,变得越来越美丽与整洁,一幢幢“斜屋面、石板瓦、白粉墙、雕花窗”的民居鳞次栉比,一股屯堡风格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如世外桃源。

村民周琼经营了一家农家乐餐馆。她说,生意一直很好,周末客人要提前订餐才会有位置,每个月纯收入2至3万元。

此前,她和爱人在外开餐馆10多年了。2013年6月,该村被确定为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后,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游玩休闲。于是,他们“凤还巢”。

乡村变美、配套完善、游客增多、商机凸显。村委会主任陈荣平说:这里比城市住起来更舒服。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村子里创业和就业。

近年来,浪塘村民组大力实施创建活动,拆违控违、遏制乱搭乱建,进行村寨规划、环境整治、景观建设,实施农民集中建房,建筑风格统一协调,泥路进行了硬化。以往火柴盒式的平房被彻底改造。

据统计,全村整治了137栋民居,安装了垃圾收储斗、果皮箱,还聘用了专职保洁员,垃圾清运纳入城管队统一管理。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宣传栏、公厕……

以前,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粪草乱堆的乱象再也不见了。据介绍,在浪塘实施的35个大小项目中,有24个项目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项目,该创建活动共争取项目资金约1550余万元。

 

 

  来源:2014年9月19日《贵州日报》1版    编发:胡大方   


 
【上一条】贵州因地制宜加快山地特色城镇化建设 【下一条】《贵州日报》刊登《陈敏尔在第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