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罗甸收获“生态红利”

10.07.2014  16:48

    从贵阳向南,到惠水与罗甸交界简然关眺望:红水河北岸3015平方公里峋嶙山谷间青翠欲滴,山泉汩汩流淌,鸟鸟相鸣,野猪、野山羊和不知名的动物在密林间攀越,河流、湖泊清澈碧透。

    绿色成为罗甸底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珠江流域防护区,罗甸县抢抓国家公益林补偿之机,制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工作方案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大举治理石漠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住森林恢复植被。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大关村,村辖7平方公里均是裸露的石头,全村1000多人在峋嶙石缝间“种一坡收一箩”,几度想逃离家园。在老支书何元亮的带领下,劈石造田1000多亩解决温饱后,饱受大自然惩罚的大关人开始划定山界,制定了“谁砍倒一棵树,谁赔偿上级拨给全村的公益林补偿款10万元”的《村规民约》。信守民约14年后的大关人终于得到回报: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森林覆盖率从5%跃升到75%,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

    在全县177个村中,有100多个村制定了保护山林的《村规民约》,村村组建护林防火队。从2008年开始,罗甸县出台了贵州省最严格的《全年禁火令》和《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等地方法规,将护林防火列入县对部门、乡镇和村组干部政绩考核“一票否决”。

    为保住美丽生态环境,贵州南线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罗甸,规划产业发展重点放在“蔬菜、火龙果、中药材、茶叶、生态网箱鱼”等产业上,农民纷纷转让土地,引进外商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工业发展坚持走“民族制药、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等绿色工业化道路,关停取缔了县水泥厂等一批6家污染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指标内。

    绿色支撑罗甸发展

    守住了生态保护“红线”,绿色罗甸开始收获“红利”。

    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7%。据黔南州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罗甸县全年空气质量为“”。据罗甸县防疫站专家对多条河流和山泉的水质进行检测表明,罗甸的水为弱碱性,水中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2013年,贵州省组成专家组对罗甸环境、空气、水质、森林植被和人文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评,授予了罗甸“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借助这块招牌,按照“东拓西改带城中,三年再造一个罗甸新城”的城镇化建设思路,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目前,县城区一派南亚热带风格,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城镇化率从十年前20%上升到35%,罗甸已经展现“长寿福地”的美丽容颜。

    温暖罗甸是中药材的理想生长地域。生态系统修复后,罗甸成为大西南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天然宝库”,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据罗甸县中药材发展办公室调查,境内已知的野生药用植物达130余种,常见的有40多种,列入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发展名录的有30多种。艾纳香已获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人工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

    拥有丰富中药材资源这张“王牌”后,罗甸以上市公司贵州信邦制药的龙头带动,以艾纳香深度研发为引子,借助银川至龙邦高速公路穿越罗甸县境带来的区位优势和“道口经济”效应,罗甸着手谋划“城西中医药园区”。目前,施工场地一派忙碌。“我们已积极对接贵州神奇和益佰等几家上市公司,争取投资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

    生态罗甸孕育丰富的水源。县境有20多条河流纵贯,仅蒙江流域可装机48万千瓦,是贵州西电东送的“主线”。开发水电清洁能源,是罗甸收获生态红利的“一桶金”。目前,建成发电和在建的水电站达7座,年发电量达5.4亿度。

    罗甸是全国“菜蓝子”生产县,目前无公害蔬菜面积达30万亩,火龙果达5.8万亩,其它南亚热带果树达30多万亩,蔬菜是罗甸农民的支柱产业。

    罗甸拥有人工湖泊达9个,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是贵州湖泊最多的县份。罗甸人把保护湖泊像爱护眼睛一样清楚地看世界,仅龙滩水电站库区80平方公里湖泊生态网箱养殖,年产水产品70多吨,许多移民变成渔民后发家致富。

    四季菜果飘香的罗甸,又引来了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青睐。目前,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达6家。

    生态罗甸收获红利还在于生态旅游业。今年6月初,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院长、长江三峡旅游规划设计专家叶文等来到罗甸,认为“罗甸是‘阳光地带’,是喀斯特地貌的原生态盆景,平塘大射电望远镜就近罗甸,可申报为‘国家公园’。

    拥有最佳生态环境,罗甸发展的潜力更大、思路更宽、底子更足。“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力争跻身全省贫困县中游位次”。县长杨兴华说。

    绿色罗甸,正如被吹褶的湖泊,婀娜多姿。(王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