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农业发力 打造贵州山地农业示范县
新华网贵阳3月16日电(通讯员 张松)农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产业。罗甸县在农业发展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摆脱“边、远、穷”的经济现状,还需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上狠下功夫。为了将罗甸县打造成贵州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县,实现农业发展再发力,罗甸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作为主要着力点。
罗甸农业发展的优势
优越的气候条件是罗甸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罗甸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秋迟、夏长、冬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达335天以上,形成了推广早春蔬菜和秋冬果菜种植的绝佳环境。
罗甸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土地面积总量大,达451.95万亩,农业人均可利用地有14.6亩,高于省、州平均水平。其中大部分平地河谷地带土壤质地好,有利于发展果业、林业和畜牧业。山地多平地少,地块零散多为坡地,可开发的宜林宜果荒山达100多万亩。
县境河流流域面积广,水资源丰富。县域全年降雨量在1100至1400毫米之间,河流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流域面积达482平方公里。湖泊、水资源丰富,渔业资源基础完善,发展前景好。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罗甸土地破碎,坡度大,田地高度落差明显,中小型农机应用较为广泛。到201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2.6万千瓦,农机普及率和使用率达95%。拥有耕作机械10500台,年机耕面积达22.6万亩;另有脱粒机械3万台,及灌溉机械3699台等,还配备了16个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组建了10个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罗甸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划有序推进。罗甸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结构为主线、产业升级为目标,突出发展蔬、果、渔、畜、禽、茶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结合县情特点,按照“火龙果、脐橙、茶叶、珍贵林木扩大规模,蔬菜提质增效,艾纳香替代发展,生态畜牧培育壮大,水产养殖规范管理”的总体思路。以县城为中心向惠罗路、平罗路及册山路等公路沿线大力发展以茄果类为主的蔬菜产业;在龙坪、罗悃、逢亭等乡镇的北部区域大力发展以脐橙、密柚为主的柑橘水果产业;在龙坪至茂井、红水河公路沿线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在红水河、茂井、凤亭、罗悃等海拨低于500米的区域大力发展以艾纳香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在龙坪、茂井、凤亭等乡镇大力发展以黄花梨、柚木为主的珍贵林木产业;在逢亭、木引、边阳等适茶区域大力发展茶产业。
特色农业产业总量不断增加,产业品牌不断涌现,产值不断提升。截止到2015年底,全县实现蔬菜种植面积35.18万亩,火龙果6.29万亩,脐橙7.88万亩,艾纳香6.1万亩,茶叶5.84万亩,海南黄花梨2.2万余亩,绿壳蛋鸡养殖106.56万羽,渔业养殖面积260公顷。
罗甸是全国最大的艾纳香、火龙果和珍贵林木生产基地,是贵州省水果、蔬菜主产区之一,先后获得过国家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柑桔优质生产基地县、中国火龙果之乡、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称号。罗甸还获得9项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项、地理标志认证3项,成功注册了“黔甸牌”蔬菜、“上隆”牌绿茶和“洒亭”牌火龙果等商标。
2015年,罗甸全县农业产值达20.22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2.74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969元。全县非粮农业增加值达到11.17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7.68%。
农业精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不断优化,电子商务成为发展新助力。罗甸在不断扩大和优化种养殖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加工、贮藏、分级、包装、运销等延伸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以蔬菜、火龙果、脐橙、艾纳香及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初深加工为着力点,实现“推一产接二产”,先后开发出了艾片、艾纳香卫生护理用品、火龙果酒及火龙果饮料等产品。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品牌建设,通过电子商务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搭建农特产品营销推广新模式,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络。成立了黔农谷电商平台,在农高网、淘宝网成功设置了电商店铺,使火龙果等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