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四带”助推农业“接二连三”

21.05.2016  13:16

    新华网贵阳5月21日电(通讯员 杨梅)罗甸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陈敏尔视察调研时作出的“双带变四带”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深化拓展干部带资金发展、带技术创业、带农业增效、带农民致富“四带”创业活动,突出“干部既要干又要带”这一决定因素,加快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了农村同步小康创建。

     带资金发展,念好“山字经

    罗甸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四带”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干部示范、社会参与,撬动财政、银行、社会等资金投入“四带”创业项目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金鸡蛋”孵化农业创业园。

    一是财政资金扶持。出台《罗甸县关于深化拓展“四带”创业活动的实施方案》,规定每年一批30人,创业周期3年,实行分级管理考核。县财政每年安排“四带”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采取“1+N”模式(即创业项目在规划农业园区内,以一产为主,拓展至“接二连三”,如精深加工、电商、旅游等产业),以奖代补扶持带动,基础设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最高获补助资金10万元,农产品及电商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最高获项目奖补资金50万元。年度考核90分以上并被评为“创业带富之星”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或20万元配套项目。全县整合水利、交通、扶贫等项目157个,总投资6.17亿元,61名“四带”干部预支工资1043万元作本金投入创业活动。

    二是银行资金贴息。加强政银、银企合作,实施“引金入农”工程,采取“贴息+小微信贷+担保”等“组合贷款”措施,引导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增加“四带”创业信贷发放规模,为“四带”创业人员提供金融支持。“四带”创业人员以工资、房产等抵押贷款方式,在当地即可办理创业信贷资金,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难和投入不足等问题。丰迪蛋鸡、亿源果业等注册小微企业获得农信社贷款200万元,吉强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贵阳银行贷款265万元等。目前,全县“四带”涉农贷款总额1100万元。

    三是社会资金众筹。采取土地、资产等入股方式,探索农村债券发行,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四带”创业活动,大力发展以“菜、果、茶、药、畜”为主导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县“四带”创业活动小微企业5家,众筹资金240万元,组建专业合作社25个,募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如,引导阳光果园吸纳社会投资300万元,发展果园建设标准化、果业提质增效等项目。目前,全县共投入“四带”创业资金2589.1万元,涉及“四带”创业人员80人。

     带技术创业,种下“摇钱树

    秉持“科技兴农”理念,把管理、种植、加工等技术作为“四带”创业人员创业带富增效的先决条件,组织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创业人员,带上“金钢钻”投身创业主战场,开垦荒山种“摇钱树”,大力发展果、茶、药等“绿色银行”。

    一是机关干部带管理技术创业。县机关干部、农口部门技术员等带着管理经验及技术“上山”,从单位业务“一把好手”变为创业园“一把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吸纳当地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示范带动。县运管所原所长邓勇领办的郎当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和源天成科技公司联合成立新中盛火龙果示范园,建起果园监控追溯系统,实行水肥一体化,推进集约化、精细化、系统化科学管理,有效解决了火龙果产业种植中“节水、节电、节肥、节农药、节劳力”五个难题,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管理支撑。

    二是农技人员带种植技术创业。积极鼓励农技人员“现身说技”,深入一线创业示范,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推进山地高效农业纵深立体发展。农技、林业人员等主力军运用特色蔬菜栽培、艾纳香广谱抗菌、林木速生抗病等新技术,杜绝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节本增效。县农工局技术干部王成创办的阳光果园场,培育出火龙果自花授粉的“桂香红”新品种,切实解决了以往火龙果需人工授粉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的难题,为全县火龙果品种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是返乡农民带加工技术创业。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等“四带”创业后备力量,充分利用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掌握的精深加工技术返乡创业,推动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返乡创业农民邹纯礼创建贵州艾源公司,建设艾纳香GAP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初加工、初提炼进入艾纳香深加工产业,开发上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挤占市场份额。目前,联合艾力康公司,深度开发出医药、养生、保健、护肤等“阿娜香”生态系列知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带农业增效,舞活“产业链

    充分利用天然温室和库区生态,发挥“四带”创业示范效应,在传统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上做足文章,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提高生态特色农业经济效益。

    一是带传统农业增效。以规模化种植基地、养殖场带动蔬菜、生态禽畜、生态渔业等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形成“菜、果、药、茶、林、禽”等多种农业主导产业,创办蔬菜示范点31个,带动全县蔬菜种植35.18万亩,产量61.43万吨,产值15.17亿元,无公害蔬菜10万亩,辣椒、茄子、番茄等10余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创办规模养殖场90个,带动全县畜禽水产养殖发展,全县存栏生猪25.65万头,牛9.83万头,黑山羊13.35万只,鸡125.3万羽,畜禽年产量35479吨,产值12.9亿元,生态网箱养殖79万平方米,年产量22012吨,产值2.7亿元。

    二是带特色农业增效。“四带”创业示范带动全县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产业规模发展,助推“四带”创业园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共赢合作,建成黔农谷电商销售等平台,有力促进了特色农业增产增效。目前,全县“四带”人员创办中药材种植基36个12550亩,水果种植基地16个2660亩,带动全县水(干)果种植20余万亩,其中火龙果6.29万亩(投产2万亩),产值1.5亿元,艾纳香、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8.5万亩,茶叶种植5.84万亩,“罗甸火龙果”、“罗甸艾纳香”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线上线下推出“丰迪鸡蛋”等4个农特产新品牌。“四带”创业基地通过淘宝网、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在网上热卖水果120吨,销售额200余万元。郎当基地火龙果直飞京津沪三地,进入当地水果批发市场,有力推动了“黔货出山”。

    三是带观光农业增效。做响做亮“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等品牌,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康体养生、休闲野钓等相结合的观光农业产业,广辟农业“充值”空间。目前,全县有省级农旅结合园区5个、州级1个,“四带”创业创办农旅示范点8个,在红水河、凤亭、茂井等湖滨乡镇建成休闲垂钓水产养殖示范小区4个,发展水上休闲农家50户,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旅客103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亿元。全县“四带”创业实现年产值82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0.24亿元的4.1%。

     带农民致富,争创“小康户

    把“四带”创业活动与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等相结合,实施“创业创收、带民带富”工程,让“四带”创业人员挖到“第一桶金”,发挥“乘数效应”,从领办基地铺天盖地到做强企业顶天立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富,带动农业示范区、项目区、辐射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带示范区农民致富。通过示范引领、技术指导、土地入股、入园务工等,扩大种养规模,增强带富能力,帮助示范区农民提高土地收益,增加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家庭收入。聚意专业养殖场对边阳镇者任、新丰两村500多户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二传手”现场传、帮、带,减少农户技术成本,直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新中盛火龙果农业休闲园区试行“先租返包五统一”模式,农民流转土地4300亩,按每亩300元收取租金,群众每年土地分红129万元。目前,全县示范区带动农民7万户9.7万余人参与务工,农民人均年增收8116元。

    二是带项目区农民致富。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动项目区农民融入到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进入项目建设及企业务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贵州艾源公司吸纳项目区2000多名农民参与种植万亩艾纳香,人均年收入2.2万元。沟亭阳光果园场规模连片1500亩,吸纳项目区50名农民组成劳务合作社参与生产管理,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42亿元,覆盖8乡镇76个村120个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1家,扶持农产品加工生产、物流运输、销售服务等产业化经营项目40个,带动项目区农户2.6万户4万余人务工,人均年增收6879元。

    三是带辐射区农民致富。实施“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四带”创业辐射区水、电、路、讯等难题,极大便利了边远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目前,实施工程1130处,投资10.9亿元,受益群众10余万人。部分群众运用在“四带”创业园所学技术,积极筹办家庭农场、“五小”企业。如,罗悃镇沟亭村农民罗绍基、罗德飞创办根基生态养殖场和龙山养殖场,生态鸡养殖规模1.2万只,纯收入20多万元。目前,“四带”创业带动辐射区群众1.5万户3万余人增收,实现人均年增收4615余元。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3元,其中来自“四带”创业活动的达2761元,占34.8%,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83.1%。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