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鼓励机关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到一线带民致富

18.02.2016  12:24

罗甸县鼓励机关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到一线带民致富

——走,找个接地气的“农活

    罗甸县鼓励机关干部采取带资金、带技术,离岗3-5年,从事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休闲服务等利于促进山地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双带双促”创业示范活动。近两年来,60多名机关干部带着资金、带着技术,来到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共注册成立小微企业5家,帮助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25个,吸纳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500多人,带动1884户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成为当地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王学之:返乡为带“穷乡亲

    王学之是县发改局的“改非”人员,也是罗甸县的“帮带”典型。几年前,他毅然回到老家交砚乡联兴村,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业,2013年3月,县里实行“双带”政策,他的名字出现在首批“双带”创业人员名单中,成为联兴村党支部副书记,名正言顺地回乡带民创业。他的任务仍然是带领老家那群“穷乡亲”致富。

    在王学之的带领下,全村种植杨梅1100多亩,砂仁1400多亩,板栗1300多亩,核桃900多亩。去年,王学之就向县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帮带成绩单”:全村板栗收入130多万元,核桃100多万元,杨梅收入120多万元,砂仁220多万元。

    王岗组村民罗时禹乐滋滋地说:砂仁既是中药材又是香料,一年种下,十至二十年坐收,而且容易管理,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不高,全为松散型劳作,一年四季都随时可种。他家1亩田全部改种砂仁后,去年采收后,收入了1.8万元。

    【点评】:王学之有着浓浓的“恋乡”情结,“改非”“”下来后,毅然回到家乡帮助那帮穷乡亲,利用他在县里的很多关系,为村里跑项目、要资金,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要由他来作主,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解决了脱贫攻坚中贫困群众脱贫无策、致富无门、发展无力的问题。

     王成:将果园建成生活乐园

    每到蜜柚收获的季节,前来罗甸阳光果园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果园的主人,正是罗甸“双带”干部王成。

    王成是罗甸区划办的干部,“双带”后,他利用自己长期从事农业资源调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优势,成立了贵州亿源生态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在罗甸县罗悃镇沟亭村创建起1500亩立体生态果园,标准化种植火龙果、脐橙、蜜柚、柑橘等亚热带特色水果。

    公司成立后,按照“服务三农、奉献社会、争创一流”的经营宗旨,以创建生态、立体、标准、无害特色水果生产基地为基础,实现了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的循环发展目标。

    目前,阳光果园的脐橙还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罗甸县首个建起质量可追溯系统的水果基地,对1500亩果园实现全覆盖和全程监控,通过淘宝网店,将水果热销到全国各地。

    王成的目标,是朝着生态、立体、循环的方向前进,将阳光果园打造成有机水果基地,成为集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生活乐园。

    【点评】:在很多单位,“改非”干部是一个令现任领导“头痛”的问题,管不得、说不得、用不得,有的甚至长期不上班,吃“空晌”。罗甸的“双带”创业活动,触及了很多“改非”干部到基层创业的兴奋神经,其资金、技术、信息、人脉关系以及才能等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成为当地带民致富的典型。而干部投身产业发展的创业精神,同样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创业热情,引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连锁反应。

     吴仲国:开启林下养猪“创举

    吴仲国是罗甸人武部干部,成为“双带”干部后,他回到老家龙坪镇板庚社区罗化村建起了罗甸兴龙林下黑猪养殖场。两年内,投资40余万元,林下养猪从130多头发展到300余头,存猪价值达60万元,年销售额近3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6人就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走进罗甸兴龙林下黑猪养殖场,几百平方米的猪圈内“空空如也”。猪哪里去了?“300多头猪已经上山去了。”吴仲国指着对面2000多亩的山林介绍。

    养殖场的猪怎么进山了?“每天早、晚集中喂食,中午就放到山林里放养。”原来,所谓的“林下养猪”就是放养。

    吴仲国说,之所以选择林下养猪,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1987年复员回家的他,分家时只分得7头猪崽,由于没有猪料喂食,他就把猪放养到山林里,想不到效果还不错。就是这一次“意外”的收获,让他有了林下养猪的“创举”。

    “现在我家两口子在养殖场打工,一个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主要还是学点技术,回去自己发展养殖。”村民高远学在黑猪养殖场打工一年来学了不少养殖技术。目前,本村村民在养殖场务工的达6人,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

    当初只想“耍一把”的吴仲国,现在已经“脱不了手”。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态黑猪价格的高涨,让他逐渐尝到了甜头。目前,生态黑猪的市场价在每公斤36元左右,主要是本县自销,贵阳、遵义等地也有慕名前来的。“声名鹊起”之后,本县茂井、边阳、罗悃等乡镇的养殖户纷纷上门咨询请教,养殖场已经成为当地生态养殖的标兵,为当地农户起到了示范作用。

    【点评】:吴仲国的故事,让很多想创业、盼致富的群众看到了希望。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吴仲国创新的“林下养猪”法,无疑成了“香饽饽”。如果这种原生态的特色养殖法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定能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通讯员 刘雪红)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