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造血式扶贫让农民大“变身”

20.05.2015  19:23

道角村连片的脐橙种植基地。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20日电 罗甸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扶持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造血式扶贫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目前,通过产业扶贫,全县8.2万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7%降低到30.8%。

    罗甸县龙坪镇道角村便是罗甸县产业扶贫受益村寨之一。

    罗甸县龙坪镇道角村地处深山,全村共568户2980人,分布在10多个山坳之间生活,由于交通不便,长期缺乏产业支撑,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全村有四成农户常年外出务工。

    2007年,道角村被罗甸县纳入产业扶持项目村,投入516万元,帮助该村发展脐橙产业,并通过采取项目资金争取、部门支持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了水电路等问题。通过几年的发展,道角村的脐橙种植走上规模化,脐橙种植从原来的10多户发展到260多户,种植规模从原来的1500多亩发展到4000多亩。

    产业扶持项目不仅让道角村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青山银山,也为当地百姓创造了致富门路,260多户村民通过发展脐橙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先后搬迁到县城入住,“变身”城镇居民。

    说起从农民变成城镇居民的“大变身”,道角村村民杨再会深有体会。他告诉笔者,过去自己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剩不下多少钱,家里的地基本上没有收成。2009年,在产业扶贫项目的扶持下,他家种植了12亩脐橙,经过精心管护,如今每年都能给家里带来10万元的纯收入。

    从传统的种植业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从年均纯收入不足万元到十万余元的收入,杨再会说,这主要得益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通过政府免费发放脐橙苗、肥料、农药和一些诸如水池、杀虫灯之类的配套设施,同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但抵御了市场风险,而且还降低了种植成本。

    道角村村支书付涛说,如今道角村的脐橙亩数达到4600亩,年收入1000多万,种植户户均收入达到10万左右。

    2014年,罗甸县投入100多万元,修建通往道角村的通村水泥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这条全长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不少的便利,更打开了道角村通往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村民付仁学兴奋地告诉笔者,有了这条水泥路,无论是村里的水果还是经济作物,都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运输到市场上,就能卖上个好价钱。

    除了脐橙产业,罗甸县还加大了对道角村核桃、种草养牛等种养殖业的扶持力度的。

    今年35岁的道角村村民王宗国,过去一直在外务工,听说家乡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回家办起了养殖场,从山东淄博市引进50只肉狗进行饲养。没想到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养的第一批肉狗就为他赚了两万多块钱。

    2015年,在县里扶贫项目的支持下,王宗国又贷了款,打算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准备发展绿壳蛋鸡和黑猪养殖。

    据悉,近年来,罗甸县围绕全省提出发展的“十大产业”,坚持以扶贫开发为“总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按照人均1亩菜、户均1亩果,村均万羽禽发展思路,采取“点上领导牵头抓、部门乡镇蹲点抓、财力支持保障抓”的扶贫攻坚机制,因地制宜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蔬菜、火龙果、脐橙、艾纳香等主导产业和茶叶、优质核桃、绿壳蛋鸡、香猪、油茶、乡村旅游等辅助产业。形成了“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扶持到村、效益到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将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村寨,走出了喀嘶特山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新路子。(王晓智 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