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麻山脱贫不再“山高水长”

20.07.2015  18:43

        曾经,地处麻山腹地的罗甸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大关精神,谱写了战天斗地的一曲壮歌。

而今,走在同步小康建设的大道上,罗甸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走出了麻山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决战决胜”的新路子。

 

        现场,一次承上启下的问诊

        7月4日,党的94岁生日刚过。黔南州长向红琼就带领州扶贫办等部门的同志,在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陪同下,来到离罗甸县城70多公里、被称着麻山腹地中心的石山区董王乡油闹村。

        向红琼来到油闹村时,已是下午4时10分。在这个不足两千人的苗族小村,向红琼沿着串户路边走边访。

        梁昌清是被走访到的第一户。这个39岁的青年人告诉向红琼,他穷是因为妻子生病,每年要借好几万元钱给妻子治病,家里生活十分困难。

        “这是典型的因病返贫户。”向红琼一边让黔南州扶贫办主任欧天彪作进一步调查,一边要求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  “要制定针对性方案,让他们脱离当前的困境,让下步的生活也就不用担心。”向红琼说,对于因病返贫的这类农户,在黔南州深山区一定不少,只有让新农合全覆盖了,让医疗救助体系兜了底,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梁称进老人家与梁昌清家仅隔一道屋檐。老人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他的身后是四层大楼房,设计别致,但才完成毛坯,勉强能住人。

        与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家里的大房子已经修了十年,花去了共20来万元钱。向红琼非常吃惊地问:“哪来这么多钱?

        梁称进老人回答:“儿子与儿媳妇打工挣来的。

        老人说,为了把房子修好,儿子与媳妇如今仍然在外地打工,孙子也随同在外读书,老伴与另一个儿子住,他现在一人在家里守着大房子。老人站在四层的毛坯楼房下,显得十分的苍老。

        离开梁玉福家,向红琼说,农户们大量把钱投入修房建屋,不但生活质量无法提升,而且抵抗风险能力极弱,一遇麻烦,肯定会迅速返贫。

        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县里正在研究制订《罗甸县农村房屋规划建设指导方案》,除了解决有钱只修房的问题外,还解决农村住房面积过大,规划无序,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随后,向红琼又走访了五六户人家。在村民梁玉国家,看到这个年轻人正在尝试养鸡、养鸽子,每年能赚上万元。在村民梁称发家里,看到这个贫穷户的儿子,刚刚从大学毕业正在复习考试就业。向红琼很高兴,她要求随行的州县人员,要把这些走出贫困的“火种”保护好,让他们在麻山腹地成为示范力量,带动一方发展。

走访完农户,已经临近傍晚。在赶往与安顺市紫云县接壤的木引镇的山路上,向红琼一边向杨朝伟询问罗甸的扶贫攻坚情况,一边商量着对策。

 

        数据,一段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走访组汽车行进的通村水泥路,一年前还是晴通雨阻的泥土路,无论是进村还是出村,都得花上三四个小时。

        “这主要得益于最近两年县里实施的小康路建设。”边阳镇镇长唐荣良介绍说,仅今年,边阳镇就建设了近30公里通村小康路。

        据介绍,罗甸县通村小康路建设进程是在最近两年才提速增效的。在几年前,由于通村水泥路、通乡柏油路建设需要县里作20—30%的资金配套。因为苦于资金问题,之前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实施类似项目。

        杨朝伟说,为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工作目标,2013年以来,罗甸县委县政府迅速调整工作思路,把投入重心放到全县民生工程上来,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一项“硬骨头”工程来实施。

        目前,通过交通项目支撑,配套6亿多元,实施了700余公里的通村路,全县通村路里程已经达到1255公里。得益于这种啃骨头精神,连接10多个麻山村的“麻山连线”工程在今年初变成了现实。

        此外,罗甸县还把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作为接通群众“幸福路”的末梢工程来抓,三年来,共计完成通组串户路600多公里。

        增收致富,交通是前提,产业是支撑。罗甸县在木引、纳坪、董王、交砚、罗苏等一线麻山乡镇、社区投入了上亿元的农业产业项目,配置了绿壳蛋鸡、竹鼠、山羊特色养殖与蔬菜、核桃、中药材、脐橙种植等项目,覆盖了麻山近6万人口,确保增收有支撑。

罗甸县县长杨兴华说,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才突破5亿元,而县里近三年来投入到民生项目的资金就超过了20亿元。我们对教育、卫生、社保、生态移民等民生工程进行了强度空前的投入,在罗甸县的大山深处建立起一张脱贫致富的保障网,形成了麻山乡村群众摆脱贫困的强大支撑。

 

        精准,一场决战决胜的拼搏

        9万农村贫困人口是罗甸面临的最大难题。

        今年是罗甸县创建全省扶贫攻艰示范县“元年”,该县计划在今年底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

        面对现实,罗甸县委、政府研究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扶贫攻坚整县推进示范实现“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决定通过抓好“十项扶贫工程”,完成脱贫人口任务,同时推进罗沙、交砚、董当、董架、木引五个乡镇(社区)“减贫摘帽”。

        “实施意见”甫一出炉,罗甸县就迅速形成了一张以县四家班子领导牵头的帮扶网络:每个县四家班子带着20万元帮扶基金帮扶一个乡镇或社区;每一个乡镇或社区都有3—5个部门对口帮扶;县机关部门选派1000名干部,分赴158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当起了驻村干部,实施“86543”帮扶计划,要求上至县级下至一般干部分别对口扶持8户、6户、5户、4  户、3户,为3000多绝对贫困户买“保单”。

        杨朝伟总结说,罗甸县在村、组、户的针对性帮扶上形成的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扶持模式,不仅直接为当地农户解决了上千万元资金与物资,更为该县推行的产业“到村到户”装上了落实的引擎。

        罗甸县的蔬菜、水果、中药、茶叶、渔业、林业几大农业产业,能够在当地实现到村到户助农增收,完全得益于这个强劲的“引擎”。上亿元的项目,由挂乡镇的县领导监督,对口帮扶的部门牵头,驻村、挂职干部协同乡镇,全县覆盖1万多贫困户,500余个大小项目,就这样稳稳当当地落实下去了。罗甸县扶贫局负责人宿文科说,根据跟踪预测数据,全县今年超额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已经成为定局。

        电力、通讯、供水、银行等企业也都纷纷被调动起来,与几大农业产业并驾齐驱,一同投入到精准扶贫,决战决胜的战线上,让地处麻山深处的群众脱贫致富不再“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