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在习水收官 科考成果丰富

14.09.2016  02:08

    

    航拍天坑

    科考准备

    9月12日,为期一周的美丽中国跨界科考活动,在习水县收官。据介绍,本次科考不仅成果丰富,而且社会关注度很高。

    据悉,本次科考活动中,动植物研究专家在习水县境内新发现并基本确认的物种,有虾藓、“最大”峨眉含笑、红点齿蟾。而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则在习水河流域内,发现神秘岩刻符号、多处汉晋至南明时期的崖墓,并解读出重要历史信息。

    另外,专家通过走访村民,调查生态状况,认为赤水河流域广大地区的森林,足以承载起华南虎的生存空间。广袤的森林,也为华南豹、黑熊、白鹇、红腹锦鸡等上千种动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自然遗产。该区域极具科考科研价值。

    本报讯 9月12日晚,随着最后一批科考队员撤离天坑,以“探寻鳛国故里,守望王者归来”为主题,持续了7天的美丽中国跨界科考,顺利落下帷幕。

    本次科考活动,共有100多名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员参与,涉及动植物研究与保护、文物考古、历史研究、环保、住建等行业。在7天时间里,科考队分为多条线路,穿行习水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集镇、村庄,行走田园、河流,记录新物种、新发现,品读生态和历史文化。

    据活动组委会介绍,本次科考,动植物研究专家在习水县境内新发现并基本确认的物种,有虾藓、“最大”峨眉含笑、红点齿蟾。而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则在习水河流域内,发现神秘岩刻符号、多处汉晋至南明时期的崖墓,并解读出重要历史信息。

    另外,专家通过走访村民,调查生态状况,认为赤水河流域广大地区的森林,足以承载起华南虎的生存空间。广袤的森林,也为华南豹、黑熊、白鹇、红腹锦鸡等上千种动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自然遗产。该区域极具科考科研价值。

    据了解,本次科考活动,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习水县委宣传部发布监测数据称,截至12日13时许,有关本次科考活动的信息,点击阅读量超过800万次,且仍有上升趋势。本次科考活动的总领队,贵州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承说:“在科考过程中,还有很多可疑发现,但出于科学的严谨性考虑,暂时没有公布。”他表示,相信这些新发现经过后期鉴定确认发布后,还会引发新一轮关注。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王方辰,在小结会上称,习水的生态资源状况,让他对中国“第二台阶”生态系统信心满满,“这里为人类保存了大批的生物基因”。

    延伸阅读

    天坑大茶树

    能熬好红茶

    来自贵州大学的谢双喜教授,已是第二次到天坑做科考。天坑顶部的大茶树,让他非常感兴趣。这里的大茶树,呈乔木状生长,叶片宽大、肥厚。不仅如此,茶树的树干也粗大,最大的树干基部,目测直径有30多厘米。

    天坑顶部,家家户户都有几株大茶树,树龄最大的约有百年左右。长期以来,当地村民采摘大茶树上的叶片,制作成茶叶。无论冬夏,只要有人走进家门,递上一碗红色的茶汤,是他们迎客的必备礼节。

    与常见的红茶、绿茶不同,村民们向客人献上的红色茶汤,不是泡出来,是熬出来。谢双喜教授说,这种大茶树的叶片,是制作红茶的好材料。上世纪80年代,习水人用这种茶叶制作的“边茶”,主供西藏地区。现在,很多茶树都被本地的茶叶公司买下,用来制作不同等级的红茶。

    村民张金莲说,她家的鲜茶叶,现在大多卖给一家茶叶公司,每斤鲜叶价格50元。“6棵茶树,今年已卖了1600多元钱。”(记者:文图 黄黔华 王弘扬 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