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心里有本明细“账”

10.10.2015  17:46

               

 

“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不出村也能赚钱,没文凭没技术还有专人来培训,缺什么来什么,差什么补什么……”万山区鱼塘乡云山村昔日是一个典型“后进村”,在第一书记张毅的帮扶下,如今已成了加速发展的“后劲村”。 张毅从进村任职的第一天起,就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灵倾听民声,把汗水洒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增进服务群众的感情和本领,这些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为民修路义不容辞 “装载车轰隆隆作响,运送砂石的车辆往来穿梭,有的搬石头、有的垒石头,一片繁忙景象。”这是云山村谭家寨组村民们忙着修联户连寨路的现场,修路虽累但大家心里却都乐滋滋的。 为帮助群众把路修到组里头,几个月下来,作为该村第一书记的张毅走遍了村里各个村民组,他了解到多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谭家寨通组公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晴天少不了灰,雨天少不了泥”,直接造成孩子上学难、农户运输难,村民下地干活难等问题。为了改善村民生活出行等问题,张毅积极向区财政分局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谭家寨组硬化1500米联户连寨道路。目前,云山村连寨道路硬化已完成5个组,1个组正在实施。 “村里的路不通,群众走不出去,思想就很难跟上发展的节奏,现在路修好了,不光村容村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更是为下一步村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说起第一书记张毅带动村里发展村民是信心满满。 化解纠纷责无旁贷 因为矿车司机拉重物将青菜沟村民组的联户路压坏,司机与村民发生了口角,青菜沟组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了几十个人前往事发地。“张哥,青菜沟的路被矿车压坏了,村民们都去了,怕是要打架,你快来呀。”还来不及挂掉电话的张毅便一路小跑赶到现场,简单了解情况后便开始做起了双方的思想工作,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张毅平息了双方的怒火,成功的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这仅是张毅调解矛盾纠纷工作的一个侧影。平日里,村里的大事小事,总少不了打他电话,大家开玩笑说“这联系卡算是发对了,能随时联系咱们的最佳‘调解员’”。 为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张毅主动出击,与当事人促膝谈心,找出群众想不通的地方找准问题的症结,给他们讲政策、讲法律,让他们真正做到晓政策、知法纪、懂维权、明事理。同时,张毅结合律师驻村帮扶和政法干警驻村帮扶活动,邀请律师、法官、检察官上门为群众解答法律方面的疑问,驻村期间共为云山村群众提供法律、政策等咨询1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余份。 扶贫帮扶当仁不让 “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村民光靠外出务工、传统耕作和家庭养殖根本无法改变当前贫困的局面,而那几户零星种养殖户也带动不了村里的其他人。”如何找准发展的路子,打破这贫困的僵局是当前张毅急切关心的问题。 如何发展,往什么方向发展,关键还得立足实际,到村任职后,为了全面掌握村情村况,找准村里致贫的原因,他及村支两委多次实地调查研究,结合自然条件优势和市场行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得知商机后他又带着村支两委干部去到湖南常德考察、学习养鱼产业。 “其他村大力发展高山葡萄种植,水果市场即将饱和,再加上我们村土地贫瘠种出来的果子产量、品味赶不上其他村,也没有什么竞争力。但目前发展养鱼产业的不多,再加上我们进价便宜,把握住商机,大力发展养鱼产业也还是可行的”,张毅和村干部丁发新商量着说道。 为把养鱼产业发展起来,张毅与丁发新一起寻找承包山塘的地点,并请来湖南常德养鱼大户传授养鱼经验,同时,积极向财政、扶贫办、水务局等多方协调项目资金,目前,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罗龙燕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