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翠里实践”

27.11.2014  12:51

  60岁的瑶族老人赵有辉怎么也不会想到,过去偏僻遥远的高华,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村容村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特别是在2014年,高华作为从江县唯一、黔东南州8个村子之一,被列为全省的小康寨建设,串户石板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村里的瑶族药浴每天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

  “乡里干部三天两头往村里跑,事事都为老百姓着想。”作为国家级文化遗产瑶族药浴的省级传承人,赵有辉老人说起乡镇里的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距贵州省从江县县城约40公里的翠里乡高华村,是一个居住着100余户400余人的瑶族村寨,有瑶族药浴、瑶族长鼓舞、瑶族古法造纸以及瑶族服饰等独特神秘的瑶族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药浴”就出自这里。

  在今年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把高华作为重点村寨来建设,争取和协调各级各类资金400余万元,一个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美丽民族村寨,展现在世人面前。

  事实上,高华村的蜕变,只是翠里瑶族壮族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翠里,乡党委把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发展契机,早安排、早部署,一边梳理群众反映的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一边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举行,翠里瑶族壮族乡的村村寨寨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把教育活动作为发展契机

  党的群众路线究竟该怎么开展?自中央和省部署此项活动伊始,这个问题就始终萦绕在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书记莫南萍的脑海里。

  “在基层,走不好群众路线,一切都免谈。”莫南萍说,少数民族贫困地方要发展,切实践行好群众路线至关重要。

  正因为如此,翠里瑶族壮族乡党政班子并未仅仅把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次“任务”,而是将其作为发现问题、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契机。

  翠里瑶族壮族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早在2014年2月底乡里召开人代会时就已启动了征求意见工作。那时候,县里按上级统一部署的时间,还未到乡镇。

  为什么要提前行动?莫南萍认为:“村里的项目都是年初就必须启动申报,如果按部就班,到活动全面展开时,很多项目已经很难争取和安排了。”

  1月22日和2月19日,翠里先后两次召开群众路线专题会议,认真倾听各村干部、群众代表意见,根据全乡20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实行领导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层层落实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早安排、早部署,让翠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更有质量和力度。

  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深入查摆、认真梳理出领导班子“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9条,个人113条;各支部班子查摆“四风”问题71条,班子成员个人182条。

  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饮水、道路、产业发展等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迅速转化为乡党政班子的决策行动。

  为了整改好这些问题,活动中,翠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相互之间交心谈心106人次,各支部班子成员个人相互之间交心谈心1860人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相互批评意见210条。本次活动中,翠里瑶族壮族乡实际参加专题组织会的党员数470人,民主评议党员结果为好的469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1380条。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乡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形成了一种时不我待、追求发展的良好氛围。”翠里瑶族壮族乡乡长孟成说。

   走符合地方实际的群众路线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因地制宜。

  在翠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翠里实践”开展得有声有色。

  乌英寨,地处偏远,又是黔桂两省交界。为了让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方便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与杆洞乡党委决定组建两省共同的乌英临时党支部,由党员潘老保担任党支部书记,并积极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接边地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翠里、杆洞两乡党委对贵州、广西两省的优惠政策进行互补,使当地苗族同胞既可以享受到贵州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享受到广西的优惠政策。”莫南萍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为乌英苗寨修复了破损自来水管道和落实了农村改灶,解决了进寨路硬化和学校的篮球场建设;还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尽早开通乌英寨到南岑村8公里的通组公路。

  在这次活动中,与临时组建偏远村寨的党支部一样,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让活动“更接地气”。

  比如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翠里更注重“身边人”、“身边事”,做到了“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专门学习了全省优秀驻村干部、黔东南州民委干部吴方培,倒在抗旱救灾一线的梁艳光;2012年度“最美从江人”、2013年全省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潘显召,乡村医生文齐华、曾被贵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并在全省掀起学习热潮的为教育献身的村支书韦永智等,让全乡党员感觉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

  “学习了这些身边的先进典型后,很多党员干部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乡党委副书记梁俊羽说,如今全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高涨了。

   是结束更是开始

  解决了3个村的串户路和2个村的进寨路硬化,新建了7个村农民健身活动场地,解决了200户改厕、改灶,1908户农户室内电改;启动实施了9个村的通村水泥路;还将7个村人饮工程、覆盖全乡85%的7200余亩小型农田灌溉水利等纳入今年底启动实施工程。实施了总投资400余万元的高华村“小康寨”、“一事一议”示范村建设;为高文村解决食用菌钢化棚6个,种植瑶族药材基地200亩、种植核桃100亩等,解决了产业方面的问题……

  这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翠里瑶族壮族乡党委政府为全乡百姓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翠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多项指标完成情况排在全县前列。通过活动的开展,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日前召开的翠里瑶族壮族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从江县委第五督导组组长吴德华如是评价。

  莫南萍告诉记者,翠里瑶族壮族乡在本次活动中共落实了征求到意见建议51条中的43条,其余8条意见建议列入明年计划解决。

  “群众最满意的是干群关系密切,最担心的是活动一阵风。教育活动是结束也是开始,加强作风建设是无止境的。”莫南萍说,翠里当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时期,需要干事创业和良好发展环境,需要一支苦干实干拼命干、求实务实抓落实的优秀党员干部队伍,需要一批锲而不舍、奋勇前行的坚强领导班子。

  当前,翠里瑶族壮族乡已建立起有利于解决问题、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新局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