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大河镇后山村—— 七旬老人掏腰包 架桥铺路 系当地一名退休干部;据称,5年来已用去其攒下的养老费10万元

01.10.2014  13:41

老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凉亭

本报讯 在三都县大河镇合江社区后山村,有位70岁的老人莫太辽,据当地村民说,近5年来,他个人出资在家乡修桥补路建凉亭,最少投入了10万元以上,这些钱,都是老人平时积攒下来的“养老钱”。

9月28日,在山村后的小道上,莫老正在查看工人修建的排水沟。“这条刚拓宽的山路全程1、5公里。”老人说,此前都是台阶式的陡坡,并且十分崎岖狭窄。据悉,这段羊肠小道是全村人民进山干农活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大家经济都困难,一直没钱来修。2013年冬季,莫老不顾家人反对,个人出资5万多元,雇请挖掘机开挖了这段平均宽度约4米的山路。

后山上有很多山林,修这条路上去大家才好开发,在上面栽杉树、种核桃,打造观光旅游点也不错。”谈及修路的想法时,莫老说,如今这条山路只是毛胚路,“等以后有钱了,再想办法将这条路再弄弄,那就更好走了。

莫太辽不止是出资修路,村民莫锡坤回忆,早在2011年,老家在修建一座便民桥时,除了按照当地族规规定的“份子钱”外,老人还自掏腰包捐出了一万元。此外,在2011年至2012年,莫老个人出资在村中沿河边建造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凉亭,供当地农民闲暇休憩用。“我家到这里有10来分钟的路程,平时没事我都喜欢来这里和大家下下棋,聊聊天。”张老说,有了休闲亭后,大家都喜欢聚到一起摆龙门阵了。

老人说,当时他手头并没这么多钱,差的部分是找亲戚朋友借的。据介绍,莫老是一名退休干部,曾当过兵。老人说,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有5000余元,在村里算是最高的了,除了每月开支在千余元外,剩下的都积攒下来养老。不过,这些养老钱全都被老人用来架桥铺路了。

对于老人的举动,老人的子女和老婆颇有微词。但“气归气,老爹执拗要做的事,我们最终还是要支持的”老人的子女表示,只要老人高兴和开心就行。

(张仁东 张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