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干部”走云盘

25.09.2015  19:48

背包干部”走云盘

——访望谟县边饶镇云盘村“第一书记”戴清泽

    2012年10月,当省、州、县、乡扶贫工作队纷纷涌入望谟县的村村落落时,戴清泽作为单位代表来到望谟县岜绕乡云盘村。戴清泽是州邮政分公司工作员,在城里工作了一辈子,突然在临退休时被安排到望谟县较偏远的乡镇开展扶贫工作,戴清泽感到,这是一次挑战,却也新鲜。

    两年后,岜饶乡和坎边乡合并,戴清泽因熟悉情况,再次被选派到边饶镇云盘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今年6月中旬,任云盘村“第一书记”。在云盘村一呆就是3个年头,云盘村的大小老少都熟悉了这位背包不离身的城里干部。

    “背包干部”找项目,多多益善

    刚来到云盘村时,戴清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家串户。“既然来了,就不能把自己当客人,多走走转转认识当地父老乡亲,他们熟悉你了,才会跟你家长里短,你也才好了解每家每户的真实情况。

    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50多岁的戴清泽不仅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戏称说自己是在“走亲戚”,一来二去,当地百姓很快与他熟悉了,都亲切地称他为“背包干部”。为什么叫“背包干部”?戴清泽不管去哪儿,背上总要背个双肩包,因为他多年前就身患高血压,13年如一日每天必须坚持测血压和服药,他沉沉的背包里没有别的,除了驻村工作日记本,就是血压器和降压药。

    云盘村是一个既贫穷又落后的山村,地理环境恶劣。当了解到当地因条件艰苦,许多教师连个简易住宿的地方都没有时,戴清泽心里“咯噔”了一下,办公室不仅是教师的办公场所,还成了“教师宿舍”,看着办公室角落摆放的简易床,戴清泽当即明白了许多教师辞职不愿干或是想方设法想调到县城的原因,条件确实太艰苦了。而好教师留不住,教育跟不上,加上穷、偏、远,本身底子薄条件差,这些不都是导致云盘村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因素吗?既然如此,赶紧建教师宿舍是关键!戴清泽说干就干,三番五次找到当时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磨破嘴皮为云盘村村校点和岜绕中心学校争取了56套教师公租周转房项目,项目资金共计310万元。施工期间,他多次到工地监督,并与分管项目的副镇长达成共识:为兼顾工程进度和质量,严格按照进度支付的方式运用项目款。

    教师套房拔地而起,当地的老师安心了,戴清泽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而另一个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又摆在他面前——云盘村坡由组,一个有59户287人,大牲口420头的村组,正面临无自来水、人畜饮水紧张的困难。有了上次申请项目款的经验,戴清泽有条不紊地梳理出“为何要”、“怎么要”、“要多少”等问题,在多次向上级汇报、申请后,终于争取到2万元扶贫款项。

    为节省资金,戴清泽组织云盘村干部、坡由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召开现场会,确定由驻村干部负责材料款,村民投工投劳。开工后村民干得热火朝天,不多时,两口分别为32立方米的水井建成了。第一次放水时,围观的百姓乐得合不拢嘴:“好久没见那么白花花的水了!我们终于不用吃望天水了!

    扶贫“扶智”两不误,双双扶持

    “帮百姓要钱,脸皮厚一点也没有关系,要是给自己要,肯定早就不好意思了!而且只要是有用的信息,我都把它揽过来,这里条件差,很多东西都是用得上的!”虽在找资金项目款上不遗余力,但戴清泽心里一直有个观念,他觉得扶贫不应该只是物质上去帮扶,更应该是思想上引导,“扶贫”更要“扶智”,输血更需造血。尤其对这样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来说,外面的世界显得更大,更精彩,更令人向往。

    当戴清泽得知北京人士崔毅欲带其子崔广竹与乡村学子进行“手拉手”活动时,他第一时间为云盘村二年级学生杨刚、潘尚柔争取到了名额。戴清泽知道,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可以帮助城市的孩子学习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农村的孩子则可以通过“手拉手”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对于提高双方的生活品质都会起到重要作用。活动虽小,意义深远。

    崔毅带着儿子崔广竹如约而至,为上长冲小学二年级学生带去学习书籍和学习用具,并承诺,只要杨刚、潘尚柔在读,他将每年年终分别资助1000元助学金,直到两位小朋友大学毕业。

    崔家父子到访望谟期间,戴清泽诚恳相待,毫不怠慢,用自家私车全程接送父子二人。崔毅很是感动,他感慨地说:“基层干部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实在令人敬佩,我们父子也算上了一课!”崔毅觉得自己虽力量微薄,也有义务为山区的发展进步贡献一己之力,他承诺返程后将联系自己身边想要做慈善的朋友关注望谟。

    因地制宜抓发展,夯实基础

    刚刚担任云盘村“第一书记”时,戴清泽发现云盘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党支部严重涣散,村两委班子没有拧成一股绳干事的劲头。调查得知,原来是原村支书因家中变故,不得不外出务工赚钱偿还巨大债务,已无心料理村里的各项事务,村两委班子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戴清泽三番考虑,向镇党委汇报,镇政府核实情况后,及时召开村组会议,采取民主推荐的方式,重新任命村民何宁为云盘村村支书,有了“龙头”,村两委班子重新恢复了活力,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

    村党组织夯实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第一要务。

    为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戴清泽又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上报养殖牛项目,向县扶贫办申请了20万元的扶贫款。考虑到资金有限,他动员村组干部带头,分户养殖,旨在形成立足长远、滚动发展的“分户养殖、集体运作”发展模式。最终确定谢海、谢庆学等15户为养殖户,为云盘村壮大集体经济开了个好头。

    养殖业有了眉目,种植业又被列进了戴清泽的考虑范围,他在心里想,那么多闲置土地,不搞种植就浪费了。云盘村海拔大概900米左右,适合种植李子,但村民大都分散种植,稀稀疏疏,加上路况不好,鲜有商人前来收购,大都是村民自行散卖,卖不起好价钱。戴清泽观察发现,云盘村靠近望谟至紫云高速路出口处,他设想,倘若好好引导村民在退耕还林规划范围内种植李子树,未雨绸缪,争取在高速路建成之前搞成规模性种植,吸引到买主前来收购,就能为种植户带来好的收益了,于是,他又带着村支书何宁行动起来,目前正在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与。戴清泽始终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再艰苦的环境也能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好路子。(喻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