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经营村庄 有效决战贫困

21.12.2015  15:12

2015年,是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贫困户陈长权最舒心的一年:村委会安排他到村建材厂做工,每月工资4000元,一家人的生计终于无忧。

  渔溪沟村两年前还是出名的“空壳村”,和大多数贫困村一样,发展面临三大难题:“穷家”谁来当,“空壳”如何填,“穷亲”谁来帮。如今,在能人党员的带领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吸纳了4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可望超过9000元。

  强班子,富集体,富乡亲。近年来,思南县创新提出“一强两富”基层党建新理念,不断夯实村级战斗堡垒,逐一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以“明星村”塘头镇青杠坝村为榜样,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张家寨镇檬子树村、大坝场镇小德浩村等一批新的“明星”村寨敢想敢干、活力奔涌,激情奏响脱贫攻坚新乐章。

穷家”谁来当——能人当家强班子

  两年前,思南县526个村(居)中有279个贫困村。县委组织部深入调查后认识到:贫困村,七成是村两委班子不强,“堡垒”不固。

  “穷家”谁来当?凝聚着百姓致富期盼,关系着脱贫攻坚大计。

  “有头脑、有思路的致富能人是经历生活和市场磨练后脱颖而出的农村精英,把他们培养成党员干部,有利于提升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雪峰说。

  组织培养用心。一个个致富能人纳入培养重点,乡镇党委积极动员,鼓励他们加入党组织,参选村干部。

  回报桑梓情浓。张家寨镇党委副书记杨南芳说:“多数能人有实现自我新价值的愿望,有共同致富的梦想。

  两年间,279个贫困村的村两委中,新增能人型党员干部183人。

  他们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掏私钱办公事,带领乡亲发展产业,激发村民同挖“穷根”。

  从张家寨镇檬子树村走出去的包工头张益佳,前年回村竞选支书。他说,“就是不想再让外人瞧不起家乡”。

  一上任,张益佳就领着大家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争取产业扶贫项目。项目资金未到位,他个人无偿垫资50万元,引进浙江客商合建食用菌基地,当年就产香菇20万棒,获利40万元。

  村里的年轻人钦佩张益佳甘于奉献的精神,钦佩他立足市场发展产业的眼光,跟着支书,踊跃加入党组织。

  大坝场镇小德浩村的李文禄带领村里的年轻人走南闯北承揽工程,见识多、心胸广。前年底,他高票当选村主任,不仅把自己的村干报酬补贴给4个村民组长,还垫资30多万元兴建村集体爱心农场,让留守村民就近打工、年终分红,为闭塞的穷山村找到了新出路。

  “李文禄回村当干部,完全是为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更不会用权力谋私利,家乡肯定有奔头。”村民杨德军等10多名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加入爱心农场,让人才严重流失的山村又焕发出青春活力。

空壳”如何填——经营村庄富集体

  渔溪沟村村支书陈建强喜欢向人介绍他的另一个头衔——村合作联社董事长。放在两年前,他的董事长头衔肯定会让人笑话,因为村集体经济还是“空壳”。

  渔溪沟村石多土少,全村312户中尚有135户贫困户。七成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几个宗族间常为田边土角纠纷不断。

  “农村需要像企业那样来经营。”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建强意识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没有出路,必须整合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一个“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钱从哪里来?

  “破家值万贯,全村300多户当然不会是‘空壳’。”陈建强的打算是村两委牵头,集中村民手中闲钱。

  前年底,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抢抓思南教育园区建设机遇,村干部带头集资40万元办砖厂,搞得红红火火。

  去年4月,村民大会商定集资开发新村。一周内,30多户共集资300多万元。半年时间,再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支持下,1公里长、17米宽的柏油大道在山村拉通,统一设计的房屋已建成34幢,穷山村迈向了城镇化。

  年终盘点,入股村民得到了可观的分红,砖厂盈利11.6万元,新村开发盈利100多万元,渔溪沟从此告别“空壳”村。

  当头两炮打响,点燃了村民跟随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激情。村两委顺势而为,今年牵头成立村合作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总公司和融资平台。目前,联社已吸纳47户入股347万元,成立果蔬种养场统一流转350亩荒废多年的果园,建起了建材加工厂,新建了一家规模更大的砖厂。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超50万元,40多名贫困村民优先就业。

  “我们鼓励能人经营村庄,尝试以村两委牵头,用企业、协会、合作社推动农村管理企业化。”杨雪峰说,集体经济强,则村两委号召力强,引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能力就越强。

  两年来,思南489个村整合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村民闲散资金,建起村集体经济联合社;102个村有序盘活人力、土地等资源创办集体企业,涌现出凉水井镇茶山村、瓮溪镇民山村等集体经济强村。

 “穷亲”谁来帮——扶贫产业富乡亲

  记者走访了檬子树、渔溪沟、小德浩等3个村的几家“精准扶贫”对象户,发现他们除了享受低保、救济等好处外,村两委均未提及扶持东家养了几只羊、帮助西家种了几亩菜。

  檬子树村支书张益佳说,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往往是缺劳力、少土地、素质低,扶持他们单家独户搞产业终究不是长计。

  怎么才能帮贫困户摘掉穷帽?

  “发展扶贫产业,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或是带动他们一起搞产业。”陈建强、张益佳、李文禄3个能人干部带领乡亲走的,都是抱团发展的共同致富路。

  渔溪沟村轻微智障的村民杨正权曾是一家人的“累赘”,如今到建材厂打下手,月收入1800元,成了一家人的增收顶梁柱。目前,村集体4家企业和一支建筑队,带领着80多名贫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渔溪沟村后的石旮旯间,挖掘机正在在平整土地。村集体12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正式启动,将在3年内建成。初尝经营农村的甜头,陈建强雄心勃勃:“村民以土地入股集体后,或进工厂、或到农业基地、或到村旅游公司,两年保证全部脱贫。

  去年,檬子树村获得300万元的集团帮扶资金。村两委没有把资金分到各贫困户,而是集体入股25万元,引进浙江客商入股30万元,号召60户入股70万元,合力建起了食用菌基地。

  “国家拨付的扶贫资金虽然有限,但用好了,它就能‘生崽’。”张益佳坚信村里的食用菌产业能带领65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排排香菇大棚让这个贫困村初显现代农业气息。大棚里采菇妇女巧手如织,每天采摘上万斤香菇出售。“只要有工做,脱贫没问题。”采菇妇女田景秀每月工资2000多元。基地负责人介绍,从每年11月到第二年4月,每天仅采菇就需要六七十人。

  张益佳说,村两委打算用新增的3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继续扩大食用菌产业,补贴每户贫困户股金5000元,让他们成为基地股东。还打算依托村里的辣椒加工厂,用8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扶持农户规模种植辣椒1000亩。

  在“一强两富”党建旗帜引领下,思南茶叶、辣椒、蔬菜等扶贫产业渐成规模,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成功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今年,又将有3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