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级后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开馆侧记

22.06.2015  07:04

见证不屈精神 激励团结奋进——改造升级后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开馆侧记

改造升级后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本报记者 赵梅

本报记者 赵梅

翠峰山巍峨挺立,白龙江滔滔向前。

6月18日,改造升级后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开馆。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位于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情最为严重的三眼峪冲击口与白龙江堰塞湖的交汇处,位于馆前的石雕浓缩着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和舟曲人民的感恩奋进等动人场景。

2013年6月,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今年,舟曲县对纪念馆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纪念馆以抢险救援、灾后重建、巨大关怀为主线,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灾难过程及灾后重建成果的全面展示。

走进纪念馆一楼展厅,在泥石流体验馆里,狂风暴雨中,泥浆裹挟着巨石倾泻而下,一幢幢楼房轰然倒塌……模拟场景将人们带回了5年前发生的那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现场,各种图片和文字都记录着灾难的沉重。这便是三个展区中的第一展区——“抢险救援展”。在这个展区,陈列着三眼峪灾前灾后对照图、80多张抢险救灾图片、30多件抗洪救灾物品等,反映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舟曲人民和救援大军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抗洪救灾精神。

展厅左侧墙壁上绘制着的林立钢架和工人攀援作业的场景,以及通往二楼楼梯处感恩祈福的电子屏都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在一起,是一种力量;在一起,心就会踏实;在一起,眼睛就不会迷茫。舟曲依然美丽,灾难见证着舟曲的坚强,悲痛之上书写的是不灭的信仰!”在一个绿色的心形挂件里,是当地一名高中生的作文《在一起》,背景是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图画。

这便是第二展区——“人间大爱·舟曲感恩”展区的文字图画橱窗。

幸福的一家人》《泥石流后的新舟曲》《美丽的舟曲》……这里陈列着舟曲中小学生的作文和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或描述灾后新生活的美好,或感恩灾难中的相助,每一篇、每一幅都静静地讲述着动人的故事,表达着感恩的心意。

与橱窗相对应的是一个显示中国地图的电子屏,通过屏幕上的摄像头,操作者可以自助拍照,保存后便会自动保存到地图的一个角落,这便是爱心传递操作,这个环节会告诉参观者,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关注舟曲,你就和舟曲人民在一起。

在第二展区,总能感受到无私奉献的救援精神和满怀感恩的舟曲情怀。

而第三展区是“灾后重建成果展”,40多张剪影栏全面展现着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多功能厅播放的纪录片《风雨同舟》利用先进多媒体设备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的伟大壮举,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感人精神,让参观者目睹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舟曲特有的藏乡历史文化,展现舟曲儿女“爱党、爱国、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弘扬“大灾不屈、抢险不惧、共克艰难、矢志不渝”的抢险救援精神。

纪念馆的建设是为了达到铭记舟曲抢险救灾历史,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抢险救灾精神,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自2013年建成投用以来,纪念馆通过临时展厅积极开展展示、宣教和研究工作,试展以来先后有8.5万名省内外各界人士、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走出纪念馆,三眼峪排导渠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沟道沿翠峰山逶迤而来,白龙江畔“龙江安澜”的石碑与之遥相呼应,这里,纪念着那场灾难中不幸逝去的灵魂,更昭示着不屈不挠的信心和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