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扶持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创业

23.06.2015  17:38

  创客交流空间。

  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云创空间”。

  贵安创客联盟总部一角。

  23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带着展示项目参加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举行的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大学城创业大赛总决赛。

  贵安新区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众创空间环境。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等文件精神,鼓励大学生在贵安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创业落户,特制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省和贵安新区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部署,按照政府促进、市场主导、立足前沿、集聚高端、弄潮引航、共营发展的原则,以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以下简称“两城三园”)为依托,实施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营造创客梦想沃土,建成具有西部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先行区,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空间,着力培育贵州增速换挡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支点,构建创新创业要素充分汇集的生态孵化系统,为贵州跨越发展、奋力赶超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15-2017年,基本建立涵盖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创业大赛和创业服务的“两城三园”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引进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创业孵化园和创业科技园,培育发展一批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创客空间和创业品牌,形成体系健全、协调发展、服务完善、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新格局,实现高校园区、产业园区和新型社区“三区融合”,成为西部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梦想家园,助推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在新区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6000家以上,力争使存活率达到15%-20%,带动就业30000人以上,落户20000人。

    (1)2015年成立创业企业1000家,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落户4000人以上;

    (2)2016年成立创业企业2000家,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落户7000人以上;

    (3)2017年成立创业企业3000家,带动就业15000人以上,落户9000人以上。

    2.在新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30家,在孵企业累计1500家,毕业企业累计300家,孵化面积累计30万平方米。

    (1)2015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7家,在孵企业200家,毕业企业50家,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

    (2)2016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0家,在孵企业500家,毕业企业100家,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

    (3)2017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3家,在孵企业800家,毕业企业150家,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

    3.依托“两城三园”,打造1-2个创客小镇。

    4.在新区引进中介机构50家。

    (1)2015年引进10家;

    (2)2016年引进20家;

    (3)2017年引进20家。

    5.在新区建立创业担保贷款中心、点子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创业模拟体验中心、创业实训中心。

    6.在新区完成大学生创业培训10万人,建立2000人的创业导师团队。

    (1)2015年完成创业培训1.5万人;

    (2)2016年完成创业培训3.5万人;

    (3)2017年完成创业培训5万人。

    7.在新区引进天使投资20家、风险投资20家、创业投资20家、基金10家。

    (1)2015年引进天使投资3家、风险投资3家、创业投资3家、基金2家;

    (2)2016年引进天使投资7家、风险投资7家、创业投资7家、基金3家;

    (3)2017年引进天使投资10家、风险投资10家、创业投资10家、基金5家。

    8.在新区建立2个风险投资资金池,融资10亿元;引进众筹平台5个,融资10亿元。

    (1)2015年建立1个风险投资资金池,融资2亿元;众筹平台1个,融资2亿元;

    (2)2016年建立1个风险投资资金池,融资4亿元;众筹平台2个,融资4亿元;

    (3)2017年风险投资资金融资4亿元;众筹平台2个,融资4亿元。

    9.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新区共建共享公共研发与测试平台20个。

    (1)2015共建共享年公共研发与测试平台6个;

    (2)2016年共建共享公共研发与测试平台6个;

    (3)2017年共建共享公共研发与测试平台8个。

    10.采取新建、租赁等方式,由新区提供创业公寓2000套,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1)2015年提供创业公寓600套,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2)2016年提供创业公寓700套,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

    (3)2017年提供创业公寓700套,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1.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建立“两城三园”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联动机制,把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放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突出位置,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教育培训的无缝对接。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两城”高校中每年安排1学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推进“两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学分互认。

    2.注重创业导师培养。整合“两城”高校和社会专业培训机构资源,搭建贵安新区创业培训导师成长平台,联合培养一批创业导师。建立贵安新区创业导师库,邀请知名企业家、创客达人、优秀校友和金融专家等社会精英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创业导师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创业导师的分类管理,优化创业导师结构,落实创业导师帮带制度。采取结对、讲座、访谈、现场和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3.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每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在创办企业期间参加MBA、EMBA学习培训。在“两城三园”建立创业实训中心及创业模拟中心,通过“创造实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实施模拟创业、沙盘演练、企业模拟、实战经营等项目,努力把新区打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品牌基地。

    (二)优化创业平台,提升支撑力度

    1.建设创业孵化培育平台。以贵州师范大学国家科技园、贵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基地、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培育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孵化园、高端装备制造孵化园等平台为引领,建设“两城三园”创业孵化集聚区。通过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全要素的汇集,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的孵化体系,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孵化圈。

    2.拓展创业融资促进平台。吸引银行、创投、基金、担保等金融投资机构,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引进股权投资机构或创立投资基金,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托管机制,逐步扩大基金规模,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企业项目服务对接会、投融资洽谈会,弥补资金和项目之间匹配度不够的短板。设立新区大学生创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信心和决心。设立新区创业担保贷款机构,统筹运营小微企业、促进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3.创建成果交易转化平台。创建大学生“点子交易市场”和大学生“点子仓库”,广泛收集创意,让创意凝炼成项目、让项目裂变成产业,催生产业集群新花。与上海、深圳等成熟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合作,设立新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分中心),实现一牌多挂,助推创意成果、知识产权产业化,并做好跟踪服务。

    4.搭建中介专业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师事务所、咨询公司、认证机构、检测机构、人才中介等服务机构,通过专业性辅导,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缩短与发达地区在专业化服务方面的差距。提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以低成本、市场化方式提供给大学生创业者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三)深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1.打造信息共享服务环境。通过“一个联盟、一个窗口、一套系统、一个网站”,构建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建立贵安创客联盟,充分聚合各方资源,形成“政、产、学、研、资、介、民”的有效协同机制;设立“两城三园”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开辟创业落户绿色通道,提供全要素的贴心服务;开发创新创业扶持项目资金申报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申报、评审、公示等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开通贵安创谷网,提供在线咨询、业务申办、项目对接、成果展示等服务。

    2.做实创业安居保障基础。通过为创业者提供低廉化、便利化、优质化的各种创业落户要素,让学生蝶变为创客、让创客转型为市民,实现大学生创业“业有所归、居有所栖、行有所依、子有所教、病有所助”,切实降低大学生创业初期成本,快速提振新区人气、商气、财气,让“创谷”升华为“慧谷”,使一大批学生成为推动贵安新区跨越发展的生力军。

    3.丰富创新创业交流渠道。开展创业政策巡回宣讲及就业推介会,积极引导大学生到新区创业落户;开展“大学生创业服务进校园”“大学生创业成果进校园”“大学生创业导师进校园”“大学生创业领头人进校园”“大学生创业竞赛进校园”等“五进”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选大学生创办的优秀企业或项目,参加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论坛、展会等交流活动,拓宽大学生创业视野,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贵安新区创新创业扶持执行委员会,在管委会的领导下,研究解决创新创业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落户工作。在新区经济发展局设立创新创业扶持执行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落户日常事务。在“两城三园”设立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申报材料初审、现场复核、物资发放、奖补兑现、组织活动、政策咨询等。新区经发、社管、公安、财政、规建、工商、地税、国税、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通力配合,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落实保障资金

    设立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建立健全以社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创新创业资金多元投入机制。新区有关部门、“两城”高校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鼓励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或项目争取省和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用好用活产业扶持、中小企业扶持、就业扶持、应用技术与研究开发等专项资金。

    (三)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落户政策扶持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适时优化相关政策内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资金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强化资金风险防范。建立创新创业落户目标任务落实机制,加大对年度既定目标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举办“中国(贵安)创客创业大会”的契机,充分借助国家、省内主流媒体和贵安创谷网、贵安电视台、美丽贵安、贵安新区报等地方媒体,以及微信、微博、标语、手册等多种形式,形成对大学生创业落户工作“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建立大学生创业宣传长效机制,加强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报道,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