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大学城突破高等教育发展瓶颈 在黔中大地崛起

16.10.2016  21:38

  新高地

  校舍竣工350万平方米,入驻高校9所,入住学生9.1万人……承载着贵州“人才强省”梦想,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花溪大学城,正在黔中大地崛起。

  近年来,我省以花溪大学城为代表的高校新校区建设突破了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瓶颈,为师生创设了优良的教学科研生活环境,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提升了高校办学水平和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高校在校生人数从2010年的33.5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64.2万人,为社会培养高等教育毕业生49.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20%提高到31.2%,全省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高等教育为例,2010年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七个百分点,落后中东部省份至少10年。而正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贵州,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在花溪建设高校聚集区的重大决策。2012年,我省又对大学城提出了“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的建设要求。破解此前贵州高校教育资源分割、画地为牢的单体发展模式,我省决定以高教园区发展模式实现高校资源共享,使之集中化、规模化,推动贵州高等教育跨越发展。

  2012年底,大学城一期5所高校全部入驻办学。创造了“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教育速度,实现提前入驻办学目标。

  此外,相关配套资源也在布局和建设中。目前,大学城已建成大坝井幼儿园,中医附院、大学城第一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贵师大贵安附属高中相继动工开建。在商业配套方面,建成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及配套酒店,东盟小镇、中影贵安国际影视城、群升100万平方米商业居住综合体等项目顺利开工。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让教师工作更舒心、让学生学习更安心,汇聚更多的人气文气。

  漫步大学城,你会发现各所高校之间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城。

  资源共享的集约化办学模式、科研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大学城实现了贵州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起了人才交流、科技创新、教育合作的“三大”平台,加快人科教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在花溪大学城的引领下,贵州的高等教育开启了集群发展新态势,加快了后发赶超的步伐。

  到2015年,我省普通本科高校共27所(含8所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28.17万人。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为19056人,具有副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比例达到87%。

  与此同时,全省高校相继在国家重大创新平台上实现了“”的突破,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省高校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96家,占全省总量的61%……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它将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花溪大学城的“新引擎”、“发动机”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今天的大学城,正在向着创建“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的目标阔步前进。

     故事

    “我还在上课,赶紧帮我抢一门选修课,不然等我下课就抢不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学生葛亮发微信拜托同学给他选课。

    9月28日至10月6日,是花溪大学城开展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互选的日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四所高校为大学城的学生们提供了38门选修课,内容涵盖了公关礼仪、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趣味药物学、大数据技术等。

    据葛亮介绍,从他上大一开始,整个大学城就开始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这一计划。当学校下达开始“课程互选”通知的时候,整个学校的图书馆人员都是爆满的,“如果不早点去,喜欢的课程估计很难选得上。

    他说:“比较喜欢国学,所以就选了财大的易经。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不仅可以学到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补充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校园,来到一个新环境,结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朋友,也增加了自己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

    2014年9月起,大学城内四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近两年来,在最初每所高校开设2门互选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到每所高校8门或10门,近1.5万余名学生参与此课程的选修,取得学分。同时,我省19所普通本科高校也实现了校际间图书互借。

    “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这是花溪大学城的发展定位。”花溪大学城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大学城突破了传统的教育体制,在这里不仅图书、电子网络、实验室、食堂等硬件资源实现了共享,连师资、课程等软件资源的共享也已启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为学生造就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如今,在花溪大学城高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校际间不仅实现了图书、电子网络、公共教学等资源共享的集约化办学模式,学校间还建立起科研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等。实现了贵州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成为贵州高层次人才的汇集区、高科技研发的新平台,展示贵州教育、文化、科技发展的亮丽窗口。

    “”里的大学没“围墙” (记者:王雨 实习生 罗露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