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委 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在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换届选举大会上的致辞

11.03.2015  12:24

            贵州省农委 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      胡继承

        2015年3月9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省农委、省茶产办对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的换届选举、对新当选的会长表示祝贺。

        四年前成立的省绿茶品牌会,是一个没有任何官员参加的民办、民管的行业协会,这是一个例外。各位都参与见证了促进会的成长,尽管有这样哪样的问题,但是促进会在贵州茶业高速成长的背景下,做得很成功。在茶叶品牌宣传推广与服务企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全省茶产业宣传推介的一支重要力量、茶叶行业协会的典范。四年前,在促进会成立大会上,我有一个致辞,题目是《坚持与守望》,哪是在大会开始前一两个小时,即成思考,也是一个即兴演讲。我把我从2006年以来管茶叶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就做品牌与大家交流、分享。可以说,变成一篇大家关注度很高的文章。当时,我说做品牌第一是要有量,有量才有市场占有率,有量才有做品牌的冲动;第二是要有标准;第三是服务。核心是一个大规模优秀原料基地是做量的基础,是做品牌的前提,不能轻言品牌,贵州原料、贵州制造是第一步,做产业做品牌道路很漫长,坚持和守望是贵州茶叶品牌道路的不二选择。也讲了积硅步行千里、积小胜成大胜的道理,讲了政企一体的共识、步调一致,茶企的精诚团结。回过头来看,这些话有些作用、仍未过时。那个时候,也是贵州茶叶界最困难的一个时期,迷茫的人很多、动摇的人很多、想放弃的人很多。非常高兴,最终放弃的人没有走下来的人不多、很少。这几年,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到贵州品牌,真真实实地有了一些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看得见、感受得到、摸得着的。在茶园做大规模、做大总量这方面,当年283万亩、全国排名第四,2013年底就突破600万亩,我们已连续二年排名全国第一,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没有哪个省份会超过我们,700万亩今年内可实现。中国最大规模、最优秀的原料基地已铸就。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已从江浙皖向以贵州武陵山为核心贵州、湖北、四川、湖南转移。我们量上可以铺天盖地,做大品牌的需要和冲动比任何人都强。在贵州制造上,当年5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有200多家是具备规模化、标准化雏形的加工厂。现在我们有30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有1700多家规模化、标准化加工企业。无论就数量、厂房、机械化、清洁化水平,中国没有一个省可以与我们相比。我们形成了一个大中小并举的茶叶加工企业集群,产品的品类、品种、数量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两点铸就了我们作为中国茶叶后来者改变中国茶叶行业“小散乱”传统生产销售业态的基础。这几年,一个口号是“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一个口号是“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以前这些都是口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在正在快速变成现实。我遇到过很多中国茶界的名人,包括专家、企业家、茶人,都跟我讲,你们这样做,五年之内中国茶叶一定是贵州的天下。这些年,不断地有人给我讲,要学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要炒作,要靠文化,但在我内心,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品牌之路,最终要靠诚信,靠过硬的产品,靠性价比,靠农残重金属不超标,靠生态,靠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所以,我们没有走这些前人貌似成功或者以前成功的道路。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走到了今天。前天,我们在研究今天这个话怎么讲,有一条是比差距,说和西湖龙井、铁观音、普洱茶这些品牌比,我们差在什么地方?我讲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或者说不是我心目中的品牌。这些年,我们没有把这些品牌的路作为我们的标杆。我们做的事,不谦虚地讲,我们的目光超越了这些,我们着眼的是未来。我看过一句话“你要做三年以内的事情,人人都是竞争对手;你要做六年以后的事情,你可能天下无敌”,因为人性绝大多数人都会考虑到三年以内的事情,六年之后的事很少很少有人去考虑或者能够坚持做下来。2006年,我们讲我们要做中国第一,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提出贵州500万亩。相信的人不多,很多人觉得那是天方夜潭、那是笑话。实际上,贵州茶叶从2007年3月31日黔党发[2007]6号文件开始、从2008年1月8日,湄潭全省茶产业现场会,正式发力。从2007年3月到2013年底,用了6年半;从2008年到2013年,用了6年。六年这是一个巧合,是一个必然。从2012年5月16日,湄潭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上,时任省长赵克志提出把我省打造成为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目标。从2012年到2018年,我们能否用6年时间来实现在规模、品质、品牌上这三个第一的目标?三年行动计划从2014年到2016年,我们提出茶园面积700万亩、年产量27万吨、茶叶综合产值实现500亿元,为把我省建成在规模、品质、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打下坚实基础。六年,我深信无凝。

        回过头来,我们为什么能做到现在?第一,我们把比较优势弄得很清楚。贵州做茶叶在中国无与伦比,自然禀赋太好了,不做中国第一,没有理由。我们是原产地,全国所有的茶叶品种放到贵州来种,表现都比别人好。这是基因导致的。第二,我们把比较优势发展的路径走对了。在这几年,我们致力于铸造最优秀、最生态、最安全的原料基地,为大规模加工企业的云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中国茶叶新业态做出了榜样。在茶园建设上,我们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的路子。在农残上我们严防死守,坚持零容忍,我们相信,有生态就有未来,生态文明能够当饭吃。第三,我们有一大批好领导、好官员、好企业家、好茶农、好媒体、好行业协会等。有数以百万计干部、农民、企业家,这些人从省委书记、省长、副书记、副省长、市长、县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抓茶产业不动摇、不懈怠。我们有迷茫、有挫折,但我们坚持在路上,不停留。我们相信,有需要就有创造,有大需要就有大创造。

        回顾过去,是为了未来。中国走向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对中国茶叶、贵州茶叶意味着什么?新形势、新要求是什么?贵州品牌怎么做?大家都知道、都看过三年行动计划。我常讲这是一个中国茶叶界第一次全产业链来深思打造茶产业的大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不到一年,但从三年行动计划的酝酿起草到现在整整一年半了。实际上可以说三年行动计划在起草的过程中,我们就开始来探索实施。今天来看,三年行动计划是一个有水平、高标准的行动计划。他的发布得到了很好的响应,过去一年也得到了很好地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是做大产业,是全产业链推动,延长产业链、缩短供应链,提升产品、产业的附加值。大产业就必须是规模化、工业化的路径。所以说,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这个方向必须明确。这个过程中,专业化的分工是必须的。所以,初制精制的分离、企业集团,一定要加快推进。经验的交流、技术的分享、厂家的合作、集团化运作,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标准不再是传统的标准,传统的标准讲究是芽、形、小众,专家说了算。目前,我们完成了10个品牌27项茶叶地方标准制(修)订。新的标准尽管离“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拼配的数据化还有差距,但均是以企业为主体制修订的,突破了芽茶就是好茶的传统概念,强调了一芽至一芽一叶、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一芽二叶以上的分级的简化,要用新标准来推动一芽一叶、二叶等原料的大规模生产。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水浸出物。我们把所有品牌的一级、二级(包括珍品、特级)的水浸出物含量确定在40%以上,这是一个大的突破。这是一个中国绿茶的新标杆。在中国没有一个茶区敢把水浸出物的标准定在40%以上。这要感谢我们得天独厚。国标只有34%,我们比国标高6个百分点,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了。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40%可以视为贵州绿茶的宣言,也可以作为贵州绿茶的广告。质量安全强调了,农药上就是要禁止水溶性农药,禁止催芽素和草甘膦。还有重金属,水分含量。我们正在筹备开一个大型的新品牌标准新闻发布会。这要好好宣传,让全国知晓、震动业界。最近,我们按照宽严相济确定了一批新品牌标准宣贯企业名单,促进会的会员单位多数进入了。新标准宣贯企业共505家,其中都匀毛尖49家、绿宝石标20家、湄潭翠芽及遵义红214家、梵净山茶90家、凤冈锌硒茶32家、石阡苔茶53家、正安白茶15家、瀑布毛峰19家、雷山银球茶13家。除了这些企业,其他厂家一律不得使用这些品牌商标生产包装销售。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每年我省都有一批企业这段时间在四川收购春茶充抵贵州茶加工包装销售,40%这个标准绝不可能松动。添了川茶做品牌,查出来我们绝不姑息手软。敬请好自为之。所以说,诚信、诚信,这是品牌的核心。

        现在讲问题导向,这些新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可以解决多年来困扰我们的贵州茶贵、贵州茶淡、贵州茶不香、贵州茶真不香的问题,可以一举解决发挥我们常说的贵州茶内含物质丰富,耐泡、鲜爽醇厚、香高馥郁,汤色明亮、安全放心的优势。在全国茶叶市场上,对贵州茶普遍的认知是贵州茶贵。贵州茶贵,因为我们茶青贵,再延伸就是我们茶园管理水平低、茶青下树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不高等。我们到全国市场推介,所有人都说贵州茶淡。就连习总书记去年全国两会上都说,都匀毛尖味道一般比较清淡。淡的原因:一是肥培管理没跟上,二是生产上重视芽茶;三是推介时小包装投茶量一泡只有3克;香气不高的原因:一是追求色泽翠绿、杀青温度不够,二是烘干不够干茶水分含量高,三是泡茶时水温不高等。大家都说贵州得天独厚,贵州茶香、贵州茶真香,汤色明亮是做到了,可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实施新标准,推动一芽一叶、多叶的大规模生产,改进杀青工艺、提高杀青温度,突出滋味香气,用芽叶并重,春夏秋生产,促进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降低成本。绿宝石为什么大家都说好,市场表现好?这个问题大家要好好思考。我看有三点:可以大规模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完全量产,降低成本;茶够味、够劲;欧盟标准安全。我相信,绿宝石这个品牌一定能成为在中国单品第一的品牌,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做老百姓愿意喝、喝得起、买得到,做干净人、做干净茶、挣干净钱,这要成为贵州茶界的共识。这是不是可以成为新常态下贵州茶界宣言?昨天晚上,我看了华为致新员工书,我推荐大家好好看看。再一个,泡法上中国绿茶或者说贵州绿茶整个业界,都充斥着泡绿茶用70-80度的水温,这是一个大误区。人云亦云,茶叶的香气,除了加工中的杀青、提香、干燥的温度外,还取决于泡茶水温。这几年,业界强调汤色翠绿,会导致工艺上选择较低温度杀青。所以,不仅香气不足,还带来茶叶有生青味。水温不够,茶就更淡更不香。央视播《贵州茶香》MV,贵州茶香、贵州茶真香,这么好的原料做不出茶香、做不出茶真香,这是我们行业的悲哀!所以,我们在制修订标准的时候,把汤色翠绿改成汤色黄绿,以黄为主。所以说,人人都讲品牌,但品牌是怎么铸就的,没有人去真正琢磨,去不断地改进创新,去坚持诚信、坚持标准。

        从战略导向上讲,我们要成为在规模、品质、品牌上成为引领全国的茶叶强省,我们要成为行业业态的改变者。目前只有面积做到了中国第一,我们还需要谦虚谨慎,需要在成本上领先、突出差异化上下功夫,通过做诚信、做透明化,严格质量安全等,提升服务水平。品牌最重要的是诚信。缺乏产业链的诚信,就无法成就一个大的产业,更谈不上培育知名品牌。产业链的诚信,第一车间基地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控制的诚信;第二车间清洁化生产,产品标准的严格管控的诚信;第三车间运输贮存的诚信。诚信需要产业方方面面共同来维护,要有政府的诚信、农民的诚信、合作社的诚信、企业的诚信、也包括我们茶人的诚信。这三个车间的诚信,这么多方面的诚信,如何来做到,大家要明白质量安全农残重金属稀土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了,说是中国茶叶界即将引爆的核弹。这是我们的优势,必须严防死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贵州不是净土,我们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大的总量,别人都盯着我们,要明白我们也可能犯下这些错。这要高度敏感。

        我讲,中国茶叶最致命的问题是缺失透明化。我们起步晚,没有包袱,后发是我们透明化的优势。透明也是诚信。透明不仅是价格的透明,也包括生产过程的透明,质量安全的透明。这些需要我们建好质量安全云平台服务平台,健全可追溯体系。透明化需要全行业的共同行动,更需要在市场营销上做出巨大调整。

        另外,我说一下会费。入党有党费、入会有会费。促进会成立四年多来,依靠一些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开展了许多工作,但在团结会员、服务会员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收会费。因此,这次换届大会之前,我明确提出必须交纳会费。品牌促进会,首先是为会员服务,围绕品牌,全产业链为会员服务。为会员服务必须诚信、透明,会员要严于律已,立足未来、志向远大,方有可能成为业态的改变者。

        品牌促进会要在省组织的各类品牌宣传推广活动中有声音,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着力调研,为行业部门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及时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做好有关信息发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行业内外联系,发挥合作和服务作用。为政府采购提供茶叶行业管理协调、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开展诚信服务,强化行业自律,要杜绝和自觉抵制行业不良行为。

        你们志愿加入品牌促进会,并愿意来推动打造贵州品牌,我相信你们都是一批诚信的人,一批志向远大、胸怀梦想的人。现在大家都讲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就是开放、包容、渗透。我衷心希望品牌促进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汇聚广大茶叶行业智慧与心血,学习贯彻好三年行动计划,精诚团结,携手发挥为企业发展和品牌培育的组织、协调、服务作用,为贵州茶产业提升转型作出巨大贡献。坚持和守望,贵州茶产业的明天会更好。我也深知,我们每个企业家都很努力,很敬业,有自已的优势、自己的实际,一定要想法活到明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