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家的毛尖人生

25.05.2015  10:59
茶叶专家的毛尖人生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

    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刘雪红

  贵州是种茶的理想之地。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北纬27度纬线横穿而过,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特别适宜茶的生长。

  贵州是茶树的故乡。

  1980年,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的云头大山海拔1650米处的三叠纪地层堆积岩层中,发现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茶籽化石,被认定为距今约100万年的新生代早(期)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充分印证了本区域为世界茶源地……

  不仅如此,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切足以让贵州茶“笑傲江湖”。

  而今,贵州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背景之下,做好茶文章、做大茶产业,成了不少茶人、茶客思考的问题和致力的事业……

  他们的探索与努力,只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兴黔富民。

  这是所有贵州人的梦想,亦是所有贵州人的情怀与乡愁……

  在海拔1400多米的都匀市螺丝壳山脉,休眠一冬的茶园一片翠绿,进入大面积采摘,连绵起伏的茶山在云雾笼罩下,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传递出春的韵律。

  站在毛尖镇凌湾村二组茶农罗科勇的茶山上,望着茶园里丰收的景象,罗科勇感慨地说:“5年前,因为我不会加工做茶,只得将茶青廉价卖给茶商,一年辛苦到头,养家都很困难。后来,跟着欧平勇学会了科技种茶、手工炒茶,如今收入翻了好几倍。

  其实,得到欧平勇“指点”的茶农,遍布黔南的茶叶产区。

  1993年,欧平勇从安徽农大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都匀茶场工作。

  当时,在都匀茶场,欧平勇是全场学历最高的技术员,但在“老师傅”们的面前,他只是一位有理论无经验的“毛头小伙”。

  因此,一上班,他就被分到偏远的荔波梅桃分厂工作。

  然而,这个看似不十分理想的安排,却让欧平勇有了潜心研究机械制作名优茶的机会和精力。

  在车间,欧平勇发现,茶场炒茶师傅年纪都比较大,一天在高温中站立七八个小时,才能炒出8至10锅茶,不仅耗时耗力,且品质还不稳定。

  欧平勇想,要打造都匀毛尖品牌,必须从传统的制作方式中寻求突破,以此统一质量标准,扩大产量、减工降本。

  1995年,欧平勇根据都匀毛尖茶加工工艺原理,到江浙一带选购名优茶微型机械进行组合试制,选用30型滚筒杀青机代替人工杀青;选用25型揉捻机代替人工揉捻;选用碧螺春烘焙机进行初烘,再用毛尖茶专用锅灶进行焙干。

  经过反复试验,欧平勇得出了生产的基本参数,把加工技术固定下来后,第二年就取得了成功,并在梅桃中队推广运用。

  1996年,欧平勇在《贵州茶叶》杂志发表论文《名优茶机械在毛尖茶生产中的试用》,在论文中他结合都匀毛尖茶叶的特性,对机械生产的不足大胆提出改进建议。

  厂商看到他的论文后,派出技术员千里迢迢来到都匀,与欧平勇一起试验研究,改进机械制作难题。

  都匀茶场因此成为黔南州第一个用机械加工名优茶的企业,欧平勇成为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的第一人,填补了贵州省名优茶机械加工的空白。

  机械化生产不仅达到了减工降本目的,而且在保持都匀毛尖干茶、茶汤、叶底的“三绿”上,比手工制茶效果更佳,同时,还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茶企业的“质量不稳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大大提升了都匀毛尖茶品质。

  目前,黔南州茶园基地面积已达到124万亩,投产面积52万亩。2014年,全州茶叶产量达1.38万吨,年产值23.88亿元,在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7278元中,来自茶叶收入就有800元。机械加工量占到了90%以上。

  这里倾注着像欧平勇这样的众多茶人的心血,他们在都匀毛尖高产栽培、标准化生产、品牌宣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

  2011年,欧平勇兼任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以来,他主持研究的都匀毛尖茶促干提香机、都匀毛尖茶恒温电炒锅、都匀毛尖茶手工加工等3项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

  3月26日,记者随欧平勇来到他的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选育苗圃基地,看着满园长势粗壮的茶苗,他说,这30亩苗圃就是他8年的心血。按照原生枝条选自的不同地域,他将茶苗分为25个品系,并将不同品系的茶叶制成干茶样,送权威机构进行检测鉴定,以证明他们是否具有亲缘关系,然后从中选出最好的品种进行选育、繁殖和推广。

  欧平勇认为,从历代皇家贡茶到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之所以如此辉煌,除了工艺、环境等关键问题外,地方品种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物质不应该被忽视。

  由于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保护工作滞后,长期以来黔南境内种植的品种大多以福鼎和福云系列为主,地方品种优势未能显现。

  因此,2007年,欧平勇就将目光放在都匀毛尖地方群体种的选育上,他走遍了黔南的山山水水,对境内原生老茶树进行摸底调研,向群众了解老茶树生长的情况和历史,并在每一棵相中的老茶树上作标记。

  “印象最深的一棵古茶树是在都匀市奉和乡大定村,村民告诉我,在半山腰上有一棵几米高的古茶树,开始我还不信,因为一般野生茶树只有1米多高,可是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震惊了,足足有5米高,这棵老茶树至少有上千年历史,仍然枝繁叶茂。”说起当年寻找老茶树的经历,欧平勇记忆犹新。

  为了寻找老茶树,欧平勇走遍了黔南州的20多个乡镇,爬了100多座山坡,采集了上千棵古茶树的原生枝条,并在2007年底进行扦插。然而,2008年初的一场凝冻将刚刚长起来的茶苗全部冻死。

  2008年底,他再次上山采集古茶树的枝条进行扦插,建起了包含福鼎大白、安吉白茶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贵定鸟王种在内的茶种资源库,开始了品种的对比试验。

  目前,已做出蒸青样送安徽农大茶叶检测中心进行理化分析对比,待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单株选育。

  “8年了,从种茶,加工和销售,欧老师一步步扶我们起来,有了他,我们才知道对茶园如何管护,施肥,修剪,团山的茶青品质、价格才得以年年攀升。”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云上组茶农龙福忠说。

  多年来,欧平勇的足迹遍布了黔南的每一座茶山,除了承担黔南州里组织的各种培训任务,他还成为黔南师范学院、黔南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每到春茶生产季节,他都要深入到农户家中通宵指导茶农炒茶。

  “把平生所学交给他们,让茶农致富,把都匀毛尖茶品牌做强做大,就是我的一生所愿。”欧平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