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推进会上的发言

19.09.2014  16:48

在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推进会上的发言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叶 韬

(2014年9月13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推进会。明天,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将隆重开幕。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我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进一步提高成效,必将推动我省肉羊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刚才,六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一些县进行了书面交流,赵有璋教授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让我很受启发。一会儿远坤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参会的扶贫部门和草地畜牧中心的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报告我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

一、主要成效

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源,扶贫部门不断加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力度,成为我省十大扶贫产业中起步最早、覆盖面最广、资金投入最大、贫困户参与最多的新兴支柱产业,目前已覆盖50多个县,统一了发展思路,集聚了市场要素,拉动了社会投资,拓宽了增收渠道,探索了成功的模式机制,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呈现出“发展加速、后劲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在我省召开了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试点工作会议,今年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我省召开,都是对我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成效的肯定。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 2007—2013年,项目区累计投放畜禽240万个羊单位;出栏300多万个羊单位,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存栏300多万个羊单位,价值约30亿元;已建成的养殖场、草地等固定资产价值约20亿元。

二是生态效益明显。 项目区累计种植牧草及改良草山草坡280万亩,草地载畜量和养畜量保持合理平衡,植被四季常青,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石漠化恶化趋势。

三是扶贫效益明显。 项目覆盖了近600个乡镇、1800个村,解决了10万户农民的就地就近转产就业问题,项目区农民仅种草养畜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超过4000元。

四是社会效益明显。 项目区建成500多个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素质,探索出了一条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功路子。

五是产业提速明显。 草地畜牧业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加快完善,产业链条逐步配套,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加,涌现的一批产业发展大县,发展了一批专业乡村和养殖小区,扶持培育了一批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示范户,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参与、农户积极性提高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通过工作思路的调整、机制体制的创新,促进了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方式的新变化和工作效率的新提高。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2007—2011年,省政府每年都召开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积极统一思想认识,将草地畜牧业作为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来抓。特别是一些重点项目县党政重视,部门协作,积极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扶贫部门每年都召开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专题会、调度会,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2007—2013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4亿元开展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2010年省级财政专项安排2亿元由省农委开展良种繁育体系和防疫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引导部门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投入,农信社、国开行、农行等金融部门都积极支持草地畜牧业发展。多年来,扶贫部门投入草地畜牧业的资金,都是十大扶贫产业中最多的,对单个县、单个项目、补助标准等方面都是最高的,走在产业化扶贫的前列。

三是整合部门资源。 各级政府加大部门资源整合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都为草地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财政扶贫资金集中用于购买发放基础畜禽,适当补助建圈、种草和良种场建设,项目户单户补助达到2万元,基本解决了贫困户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参与种草、建圈和草水、草路、草电、草沼等配套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三江源保护等专项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财政、发改、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电力等部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 组建了全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专家服务团,健全“核心专家组→专业技术组→综合技术小分队→基层技术服务队伍”服务体系,分层次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分类巡回指导服务,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草地畜牧业技术培训资料,建立“雨露计划—草地畜牧业扶贫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项目农户,培养了一批乡土技术人才。畜牧部门、科研单位积极发挥技术服务作用,尤其是各县草地畜牧中心、畜牧企业、示范大户发挥了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五是完善产业体系。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健全良种繁育、饲草供应、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商品销售体系,引进培育了一批专业化龙头企业和养殖合作社,产业发展要素加快聚集,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强种畜体系建设,省扶贫办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种羊场建设发展,各县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良种扩繁基地。如晴隆县与新西兰克尔索公司、澳大利亚基因技术公司、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率先在西南地区完成波尔山羊、杜泊羊等世界公认的肉羊品种的引种纯繁、胚胎移植、杂交改良和推广生产,成效显著。目前,晴隆县成为中国数量最多、品质较好的杜泊羊和波尔山羊养殖大县,现正与全国知名养羊专家、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赵有璋带领的团队合作,培育现代肉羊“晴隆羊”新品种。

六是抓好典型示范。 注重抓好试点,树立样板,根据发展条件、基础、成效、潜力和积极性,竞争入围、分档扶持,倾斜扶持一批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示范大县,实行重点突破;各项目县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区、示范点,扶持培育一批示范户,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规模发展。晴隆、普安、册亨、务川、习水、松桃、沿河、德江、平塘、开阳等一批县,良种化步伐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和水平提高。

七是加强对外开放。 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关专家、企业到我省考察指导,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外、国外学习考察。我国草业界泰斗任继周院士、羊业界泰斗赵有璋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率队多次到我省考察指导,赵有璋教授团队与晴隆县合作培育新品种肉羊;积极引进四川大哥大、内蒙古赛诺等一批专业化知名企业到我省投资发展;积极组织参加中国羊业、牛业发展大会,成功申办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我省务川县召开。

八是强化项目管理。 改变过去项目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实行“竞争晋档、分档扶持”机制,根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成效、积极性和比较竞争优势,动态调整项目县的结构和布局,分档次安排年度项目,重点扶持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基础扎实、配套条件具备、政策措施有力、历年项目实施效益好的县,开创了“动态管理、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根据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申报审批流程,明确省、市(州)、县、乡四级职责,建立健全了立项批复、实施方案批复、督促检查、项目验收、绩效考评五个环节为重点的项目管理体系。

九是创新扶贫机制。 在首先确保项目成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分散养殖、联户养殖、养殖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相结合,以扶贫资金到村到户为政策底限,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 合作社+示范户+贫困农户”、“示范户+贫困农户”等有效模式,扶持带动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分享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果,各地都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一批项目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户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十是推动转型升级。 在深入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近年来,项目实施推动工作重点、区域布局、组织模式、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五个改进”,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养殖主体、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五个转型”。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个体大、增重快、繁殖率高的优质山羊、绵羊品种大幅增加,半舍饲、全舍饲的模式逐渐推广,分群饲养、分段育肥、秸秆饲料等技术加快普及,专业化企业、养殖合作社、联户养殖快速增加,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下步打算

我省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基础母畜供应成为瓶颈;草畜配套不足,一些地方存在草多羊少或草少羊多的现象;技术服务不到位,部分农户饲养管理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配套,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扶贫项目进度和质量有待提高,扶贫政策和规定执行需要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扶持贫困农户的效果需要提高,等等。今后,要深入总结经验教训,从“找目标、找差距、找问题”入手,下大力气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产业扶贫的突出问题,研究完善机制、方法,寻求新的突破,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的成效。

今年,省扶贫办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61亿元发展草地畜牧业,计划覆盖农户1.3万户,投放畜禽26万个羊单位,人工种草8.37万亩,建圈53.13万平方米。截止6月底,项目完成覆盖农户1.08万户,占计划的83%;购畜禽8.51万个羊单位,占计划的33%;人工种草4.94 万亩,占计划的59%;建圈27.16万平方米,占计划的51%。总体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项目建设进度迟缓,既有客观原因,如今年大面积发生的小反刍兽疫影响了购羊,但更多的还是主观上的问题,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希望进度迟缓的市(州)、县下半年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下一步,各级扶贫部门要突出重点,大力抓好草地畜牧产业化扶贫的几个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

一是抓好机制创新。 在强化“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格局下,如何将产业化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既又好又快发展产业,又精准扶贫贫困农户,实现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双丰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和难题。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这方面各地创造了不少的好做法。要深入研究、总结,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示范户+基地+贫困农户”模式,创新资金使用机制,规范项目实施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相结合,采取联合养殖、入股分红、分散寄养、集中代养等方式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双赢”,大力提升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成效。

二是抓好产业发展。 在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限改革下放的形势下,省扶贫办将研究如何既扶持重点又兼顾面上,各地结合实际,可在下达的资金中自主安排发展草地畜牧业。第一,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要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要求,明确“11655”发展思路,即:坚持提高养殖效益和农民增收“1个中心”,坚持良种良法优质高效“1个原则”,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牧草高产化、饲养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经营规模化“6个优化”,大力推进工作重点、区域布局、组织模式、资金使用、项目管理“5个改进”,大力推进养殖主体、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养殖规模“5个转型”,推动草地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关键环节。要强化“项目产业化、产业项目化”,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发展;要强化招商引资和技术服务,解决发展主体和养殖技术两个难题;要强化草畜配套和草畜平衡,确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要强化园区示范、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基地辐射,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强化工作方法、机制规范,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三,要进一步抓好园区建设。扶贫部门负责牵头指导15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主要集中在优势区域和产业大县,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贯彻省政府的部署,强化品种、品质、品牌“三品”生产,整合资源要素,加强招商引资,健全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体制机制,体现扶贫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做大做强草地畜牧业,发展关联产业,园区互动,种养循环,农旅结合,产学研结合,产加销配套,产城园一体,尽快出形象、出规模、出效益,发挥扶贫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第四,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扶贫项目逐渐下放到乡镇实施,改变了原来由草地畜牧中心实施的体制和方式,项目县要统筹好扶贫部门、草地畜牧中心、乡镇,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抓好村支两委、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三支队伍建设,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园区上,将合作组织建成上联龙头、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在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宣传发动方面的作用,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水平。近期,省扶贫办正在积极推动成立“贵州省肉羊产业联盟”,广泛组织企业、合作社、单位及社会组织参与,提供购销、技术、融资等相关服务,进一步推动草地畜牧业发展。

三是抓好项目实施。 根据草地畜牧业的特点,项目县要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发展条件、能力和积极性,选择实施乡镇,选准项目区,选好项目户,选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计划,强化项目落实,搞好技术指导和农户培训。要抢抓季节,在及时建圈、种草基础上,尽早开展购畜投放工作,力争秋季全面完场项目建设任务,以免在冬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方面一些县有过惨痛的教训,要切实引起重视。

四是抓好项目监管。 根据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扶贫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强化督促检查,省办组织抽查,市(州)全面检查,县自查、验收,既要搞清楚项目实施进度、效果等情况,作为项目资金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还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督促整改落实存在的问题。按照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改革要求,项目实施和资金报账下放到乡镇,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各地要结合扶贫资金审计和检查中发现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加强整改,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规范,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成效。

五是抓好项目谋划。 各项目县特别是重点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大县,要下大力气做好项目谋划和准备工作,为次年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每年下半年,各地要超前准备次年的项目方案,选择落实项目区,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养殖合作社,制定种畜采购计划,及时组织建圈和种草。明年,省办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将继续实行“竞争晋档、分档扶持”,采取“逐级申报、竞争入围”的方式,结合项目实施质量、产业发展成效、项目申报水平三个方面,择优立项扶持,倾斜支持积极性高、工作力度大、发展效果好的重点大县。

同志们,草地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是石漠化贫困地区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的产业,是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的好产业!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执行力,加快推进我省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为我省扶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