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盛羊肥农民欢

12.09.2014  17:01

草盛羊肥农民欢

———德江县草地畜牧业成农民增收增长极

        在贵州,德江县的白山羊远近闻名,近年来,乘着产业化扶贫的东风,德江肉羊养殖业从原先白山羊为主逐步发展为波尔山羊、湖羊、白山羊多种品种齐头并进,全县14个乡镇均有农户养羊,养殖业优势凸现,山羊成群农民受益。
昔日粮民变牧民
        走进长丰乡场弯村,连绵的群山上随处可见白山羊,白桦林下及膝的牧草长势正旺,牧羊的汉子一声吆喝,四下奔跑的羊只从草丛里露出头来。“风儿吹,羊儿跑,草儿盛,收成好。”带着乡间农家特有的曲调,牧羊的汉子迎风吆喝。牧羊的汉子叫李胜明,是当地有名的“红人”,是村子里第一批养殖山羊的大户,也是如今养羊合作社的理事长。
        李胜明在养羊以前同村寨里的村民一样,一家人一年的花销都指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每天起早贪黑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是村子里的贫困户,他自己想了众多法子也无力改变现状。2011年,德江县种草养羊项目在场湾村铺开,作为贫困户,李胜明成为了项目帮扶户,获得了53只羊子,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如今,他的羊子从最开始的53只发展到了200多只,同时还联合67户农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场弯村的本地白山羊逐渐在县内打响了名号,“以前走哪里都觉得矮人一头,现在腰杆终于能挺直了,大家现在养羊多的不说,一只母羊一年可以下2.5只山羊,按照现在20元一斤的价格计算,一年出栏一只山羊就是上千元,这是以前种玉米水稻不敢想象的,多亏了产业项目的扶持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生活嘞!
        李胜明通过种草养羊项目致富的故事在德江县只是一个缩影。
        走进泉口乡兴隆村“万亩草场”,雨雾中的群山隐约可见地毯式的绿意,这里是德江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人工种植的2万余亩草场,曾经这里土地贫瘠、生态恶劣,是一类贫困乡镇。实施草地畜牧业6个年头,青草绿了山坡,为泉口乡兴隆村养殖山羊的农户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农户们因草地畜牧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800多元,种草养羊项目为该乡人均增收500元。
        2007年以来德江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以草兴牧之路,在石漠化严重区域、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退耕还林地上,大力推行人工种草养畜。着重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经济支柱产业,如今的万亩草场呈现除了“风吹草地见牛羊,草盛羊肥农民欢”的景象。
        德江县畜牧局局长唐永刚说:“草地生态畜牧业在德江实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荒草荒坡资源丰富,二是农村普遍有养殖山羊的历史,接受起来不难,如今在贫困乡镇实施不但把荒山草坡资源变成了金银,以前的粮民也实现了向牧民的转变。
大户带动产业渐成规模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寻找一条致富路是众多返乡青年的愿望。记者来到高山乡华容湖羊养殖场。养殖场的名字是起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华容正是养殖场老板彭显华和他的妻子贺容的名字,他们的相识也是缘于养殖山羊。2001年,在高山乡从事多年牛马生意的彭显华生意一再遭受重创,在负债16万的情况下他到了浙江嘉兴一带做生意,“看着荒坡上那些草,我觉得很可惜,自己本来就是从事牛马生意,对于养殖还是很有一些办法的,当时就看到湖羊价格好,一开始只是买了几只,一点点扩大规模,就是在养殖场,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彭显华说。
        湖羊是江浙一带喜爱的山羊品种,质优价高,在妻子的帮助下,几年时间两人就有了100多万的积蓄。2011年,彭显华回到了家乡,10年的发展他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也还清了自己欠下的16万元,打算回乡继续发展。对于畜牧养殖,彭显华思路清晰,先是选择适合的环境,然后是引进新品种。几经寻找,他选定了高山乡方家村彭家村民组,投资上百万元在当地办起了养殖场,从山东买进了300多只波尔山羊和小尾寒羊,并将这些羊子作为基础母羊扩大养殖,与农户签订养殖收购协议,发给愿意养殖的农户,然后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销往浙江一带。带动大家一起增收。
        今年,彭显华与养殖农户联合成立了德江同兴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意愿养殖山羊的农户申请入社后由合作社提供基础母羊和公羊发放给社员养殖,一年后返还基础母羊的同时给予合作社一只山羊作为利润,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并回收销售。如今,合作社已经陆续发放了300多只基础母羊供给社员养殖,“现在市场是供不应求的,规模发展是越大越好,如果只靠我一人养殖规模难以做大,现在大家一起养殖共同致富才是双赢嘞!”彭显华说。
        在德江,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在少数,返乡创业者的示范带动,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加快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肉羊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该县现拥有省级高效畜牧园区1个、微企养殖创业园1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4个、养羊200只以上,规模养殖小区30个,存栏羊500只以上,规模羊场5个、200-500只的50个,带动了全县2.6万户农户发展肉羊产业。2013年末全县羊存栏30.2万只、出栏  26.83万只,养羊农户达26618户,其中存栏5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2856户,存栏羊18.56万只。
种草养畜成农民增收支柱
        在德江县城开羊肉餐馆的张玉卫率先成立了利民养羊专业合作社。“我自己本身就是开餐馆的,对于原料的采购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听闻县里大力发展种草养羊,我就萌生了办合作社的想法。”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卫说。
        2007年,张玉卫和44名成员一起在堰塘乡成立了利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供种,分散饲养,统一经营”的生产经营方式。统一集中为社员采购种羊、草种、化肥、器械及防疫治疗药品等生产资料,以投羊还羔的形式为社员提供受孕基础母羊,以10只为基数,三年满后社员向合作社返还同等重量母羊10只,同时每年向合作社交2只35斤以上山羊。出栏的商品羊由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统一经营。合作社生产的肉羊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先后创建了卫爱中心养殖场、专业牛羊肉火锅店、云锦饭庄等企业,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每年每个社员一只30多斤的山羊除掉成本基本可以获利800到1200元。合作社的成员也从44户发展到365户,到2011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420.9万元。成员养羊户收入最多的已经达到了10余万元。
        张玉卫说,“现在还有不少村民要求加入合作社,我们不限制地域,现在已经是涉及到了  4个乡镇,老百姓养殖的积极性非常高,说合作社负责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现在急需解决的就是基础母羊不足的问题。”
        目前堰塘乡已发展了13000多只羊子,200多户农户参与养殖,该乡计划要达到一人一只,“现在距离实现目标还差5000多只,这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大家积极性高是因为合作社销路不愁,价格上去了养殖户致富了同样也是因为合作社带动发展,规模也上去了。”堰塘乡乡长吴高雲说。
        为了拉动畜牧业发展,除了组建专业合作社,寻找销路外,德江县对外招商引资,贵州德江亿源生态畜牧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将建成年屠宰加工3万头、山羊25万只、生猪20万头的畜产品加工厂,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300万元。目前工厂已建成并成立7家营销公司,活跃在全县20个畜牧交易市场,发展经纪人1200多人,带动了6550人就业;同时,由江苏企业投资800万元建设的长丰乡米阳山扩繁场也已建设完成,带动了周边60多户农户发展畜牧业。
        发展种草养畜产业6年,该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民养羊人均纯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1888元增加到5400元,人均增收3512元,5.5万人实现脱贫。到2015年末,德江规划存栏羊达到100万只以上,年出栏100万只以上,实现养羊产值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