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洗碗效应”制约了干部发展

01.12.2015  19:27

               

 

有位县级领导干部,思想解放、敢闯敢干,一身正气、敢于碰硬,但因为工作中有些失误,每逢提拔推荐时都有不少反对票,最终被安排到一个“近乎养老”的部门打发时光。而另一位干部,本职工作不管不问,见人嘻嘻哈哈极尽客套,结果推荐时“票数很高”,很快得到提拔重用。好汉费力不讨好,懒汉讨好不费力,倘若放任这种现象,则“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就会越来越多,任劳任怨的“洗碗者”则会越来越少。(12月1日,人民日报) 现在干部任用上的确存在这种"洗碗效应","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思想也确实存在。这就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 干部不干事,做官不担当,和做泥菩萨有何区别?“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懂得,鞠躬尽瘁干事业、争着抢着拼奉献、敢闯敢试去开拓,是领导干部的尊严和价值所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去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我们应当看到,那些积极工作的人,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对此,只要不是为了谋私利,而且又是在干实事、干好事中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我们就当给予谅解。与此同时,对那些只管吃食不管“洗碗”的“甩手掌柜”要进行谴责和教育。虽然他们没有“打破碗”的失误,但不干事、干不了事是最大的失误。 在笔者看来,“洗碗效应”委实不容忽视。怎样用人,用什么样的人,体现了用人导向,事关党风民意和事业发展。只有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作用,使干事的干部得到好报,让不干事的干部占不到便宜。如是,干部作风才会日渐正派,党的事业才会日益兴旺,人民群众才会日趋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