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董公寺镇将14个部门整合为“两办三中心”

25.08.2014  21:21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5日电 汇川区董公寺镇按照“对内统筹、对上保留”的原则,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将原来的14个部门整合成了“两办三中心”(党政办公室、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财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对上级职能部门继续保留乡镇原站所的牌子,对内人员经费统一安排使用,全部整合到“两办三中心”的运行模式中来,实行一岗多责。在过去,群众反映强烈、要到镇政府才能办理的数十项经常性审批事项,原本要七八个部门签字同意,如今在采取干部代办等方式后,只要一个公章就能办理了。

    和平村干榜村民组的罗支洪对笔者说:“以前我们村的人大多是到外地打工或在家务农,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把我家的劳动就业情况搞清楚了,就在家门口为我找到了工作,我真的很感激!

    罗支洪家里有五口人,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中开展退伍军人情况调查时,把他家里人的劳动就业、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计生信息、收入情况等一并都查清了。“我跟他们说了家里的难处,他们让我放宽心,他们会尽力想办法,帮我解决工作问题。”罗支洪说,仅仅3天后,他就收到了好消息——新工作找到了。

    在董公寺镇,有上千个像罗支洪一样家庭困难的居民,在“家门口”的企业圆了“就业梦”。

    “董公寺镇有部分家庭因病返贫,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还有一些残疾人,都有在家附近找工作的需求,我们就利用辖区里项目建设的资源,来为他们寻找就业机会。”董公寺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向笔者介绍,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平时就积极与遵义市和汇川区就业部门联系,由政府出钱为就业困难人群提供水电维修、家政服务、手工艺品制作、挖机驾驶、装载机驾驶等项目培训,仅今年5月份就组织了16人参加挖机驾驶培训,让他们有所学、有所成,为其更顺利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董公寺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原计生办、计生站、民政办、人社和科技文卫中心,有工作人员18名。原来四个部门各干各的事,现在镇里机构改革后,整合了资源,工作人员上门登记计生信息时,一并就把劳动就业、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和民政的情况查清楚了,而过去要几波人去好几次才能搞清。

    董公寺镇有1万多失地农民,去年汇川区政府启动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摸底调查工作,工作量特别大。以前是负责劳动保障的3位工作人员来办理此事,每户每人进行审核和微机录入,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此项工作。整合后,10名工作人员一周内就能办理完毕。“大家干的活没少,效率还提高了。”董公寺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田茂勇说。

    董公寺镇坚持整体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按照整体优化原则,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岗位差异,制定不同的岗位系数,把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年终奖惩、干部推荐等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日常考核机制,将工作要求落实到干部每年每月每天的工作中去,干多干少不一样。干部活力得到激发,干部作风得到改善,有效推动了机关效能建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机关干部工作由“分力”变成了“合力”。(黄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