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五大平台助力产业集聚镇平:特色商业助推经济发展

28.09.2014  03:53

原标题:虞城:五大平台助力产业集聚镇平:特色商业助推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平通讯员贾文亮王支援)“来虞城发展,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一路绿灯’,没出厂门,所有手续都办齐全了。”9月26日,说起落户虞城,河南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达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近年来,虞城县产业集聚区通过搭建公共产品检测和技术服务平台、进出口贸易平台、投融资平台、土地整理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在“”服务上做“”文章,把有限资源最大化整合,给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

如果把投资者比喻成一粒种子,虞城就是通过五大平台建设,营造出一个适宜种子萌芽并茁壮成长的温室。这个温室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虞城县委书记何振岭说。

虞城是中国钢卷尺城,其五金工具年产量突破1亿只(套),钢卷尺产量近12亿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以上,出口总量占全国的近60%。该县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测及技术孵化平台,为推进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去年9月,又封关运营了河南省第三家设在县级的公用型“保税两仓”,增加了出口货物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本报讯(记者李铮通讯员杨晓申)9月25日早上6点,镇平县石佛寺镇玉雕湾,熙熙攘攘的人流已经绵延五六公里,从天下玉源玉原石交易市场、国际玉城到玉博苑市场、老毕庄琢玉苑市场……挤满了来早市“淘宝”的人们。

作为全省唯一规划在乡镇占地2.208平方公里以玉为主的特色商业区,今年以来,镇平县根据南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镇平县石佛寺镇加强管理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打造“全国玉文化研究传播基地、全国玉产品生产购销中心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发展定位,走以产业支撑城镇建设,文化提升产业升级,旅游带动三产的发展路子,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成为集文态、形态、实态为一体的中华玉都。

玉文化特色商业区从建设之初就围绕‘特’字展优势,紧盯‘玉’字做文章,坚持‘商文产城旅’一体,积极延伸玉相关产业链,融合文化、金融、旅游、休闲、设计等多元产业体系,提升总体发展能力。”镇平县委书记王玉献告诉记者。为此,该县紧紧围绕玉雕这一特色产业,

通过其核心功能(玉产业)、基本功能(玉产品展示、交易)、服务辅助功能及延伸功能(旅游休闲、金融、会展、检测认证等)的集成,实现各产业的互动融合与协同发展。以纵穿镇区的赵河为界,将整个特色商业区空间划分为两大片区,东片区为商业发展区,西片区主要是玉文化旅游休闲区。

项目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镇平县在商业区发展中注重发挥大项目“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依托国际玉城和玉文化博物馆这两个具有较强支撑、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打造特色名片,塑造具有鲜明特点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大限度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同时还按照“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建设天下玉源玉料市场、精品玉雕加工园和新型高端购物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玉产品交易集聚区。另外,积极落实一批与玉产品交易相配套的旅游、休闲、银行、基金、物流等大项目,形成玉及相关产品实体营销、精品玉器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金融、认证及诚信经营服务平台等复合功能,使社会资源与商业相关服务相互配合、无缝衔接,打造精细化的营商服务体系,支撑镇平玉产业持续稳定发展。③10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该县建成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银、政、企沟通协调长效机制和完善的银企合作服务体系,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为打破土地瓶颈,该县积极构建土地整理平台。各乡镇每年整理土地指标近3000亩,集中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集聚区内工业用地综合建筑容积率、综合投资强度、综合产出强度均在全省产业集聚区中占优,被评为“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该县还整合县人力资源市场、政府网站、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建立了人力资源支撑平台和供需结合、收集发布统一的人力供需网络体系,每年为企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3000多人。

我们还认真落实了直通车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在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联署办公,产业集聚区与市级主管部门的业务直通,实行项目手续‘免费代办制’,让投资者享受‘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虞城县县长李瑞华介绍说。

周到的服务使虞城产业集聚区得到快速发展,其在全省的排序从2009年的138位上升到22位,“三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40亿元。形成了五金机电、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相继被授予“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等称号。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