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市属公园农药减三成

19.06.2014  10:51

本报讯(记者 袁京)昨天,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该院天敌昆虫繁育中心首次对外公开,这座针对害虫的“天敌工厂”年产百万头肿腿蜂,在市属11家公园中“以虫治虫”,防治蛀干害虫天牛,公园农药用量每年因此减少三成左右。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园林绿化行业惟一公益性科研院所,也是本市科普教育基地、新优园林植物中试基地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走进天敌昆虫繁育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人工接种。他右手拿着毛笔,借助显微镜从培养皿中蘸起三四只直径只有0.5毫米的肿腿蜂卵粒,左手两根手指捏着一只肉滚滚的黄粉虫,大拇指轻划过虫子腹部,往上一推,右手腕轻抖两下,虫卵就被点到大虫上,黄粉虫成了肿腿蜂的“代孕妈妈”,一个月后,成虫降生。

试验台上,经过技术处理的黑色肿腿蜂成虫已装入小试管内,不久将送至各公园,对付蛀干害虫天牛。天牛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平时躲在树干内钻洞,肉眼难见,天长日久,看似粗壮的大树内部空虚,一阵大风吹过就会拦腰折断。个头只比普通蚂蚁大一点的肿腿蜂,正是天牛的天敌。

据繁育中心高工仇兰芬介绍,一直以来,科研人员选天牛作为肿腿蜂的“代孕妈妈”。但天牛难寻,成本偏高,一只价格在0.6元至1元左右;科研院经过多次试验,选择了黄粉虫代替天牛,“代孕”肿腿蜂,1斤、上千只肿腿蜂的价格不过10元,培育成本比原来降低一半左右。繁育中心从今年开始规模化生产,每年可生产肿腿蜂100万头,花绒寄甲10万头等。它们将在市属11家公园上岗,防治蛀干害虫,减少化学农药对园林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持自然界中天敌及害虫数量的平衡,实现公园有害生物综合控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今后随着“天敌工厂”产量加大,它们还将有望走向全国,为更多的公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