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美丽 岑巩县残疾人不平凡创业历程

15.05.2015  20:03

蜜桃大王”吴应德正在疏果。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5日电  “不能等、不能靠,要用自己双手去创造。”“过去,要靠别人来养活我;现在,我的桃园基地让10多个人家门口就业。”在岑巩县首届残疾人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上,来自该县各行各业的残疾人创业代表们畅所欲言,场面温馨又催人奋进。

     “蜜桃大王”吴应德:“先把事业干起来,困难到时候再说!

    “果子结的太密了,营养跟不上,要进行疏果才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在岑巩县天马镇杜麻村吴应德的桃园里,他一边疏果一边指导工人干活。

    现年48岁的吴应德是岑巩县注溪镇小堡村朱市寨人,20多年前,一场车祸让他的右腿致残。但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吴应德告诉笔者,他当时只想着“只要能保住脚不断,自己能照顾自己就行。

    之后,吴应德开过饭店、种过思州柚、水蜜桃等。2010年,在朋友的介绍和自己多年经验的总结下,吴应德选准了天马镇杜麻村福平组开始大规模种植思州水蜜桃,一种就是150余亩,加上之前在老家种的60多亩,共种植了200余亩。

    当问及创业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时,吴应德淡定地说:“困难肯定是有的,当时我就想着管他呢,到时候再说。

    如今,吴应德的桃子已开始挂果,将迎来首年丰收,预计产量20余万斤,产值40余万元,可常年解决四五人就业,湖南、广西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早早就来下了订单。在吴应德的带动下,杜麻村的李星河、李大毛、张积军等也开始种植水蜜桃。

    “别看我们吴老板腿脚不好,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每天六点就开车来接我们去桃园干活咯!今年丰收了,要他给我们涨工资。”正在疏果的工人杨长萍开着玩笑说。

    “牧羊经理”王海成:阳光路上领着村民 “发羊财

    “创业的路很心酸,何况我们还是残疾人。但只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创业,制定好目标和规划,大胆去做,就一定能成功。”在岑巩县残疾人创业经验交流座谈会上,谈起创业感想,该县天星乡民冲村残疾人王海成斗志昂扬。

    现年37岁的王海成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20岁那年春,随着打工人群外出广州打工,一次意外夺去了他的右手,落下了残疾。但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妻子黄双英的鼓励下,踏上了返乡创业的征程。

    为了创业资金,2001年,孩子降生后,他们及时去办理了独生子女证,用政府奖励的2000元钱买了12只小羊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不曾想,2004年冬天,由于没有经验,王海成所养的30多只母羊产下的70多只小羊全部死亡,他依旧没有失去信心,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他及时改造羊舍、种植牧草,四处取经,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如今,王海成成立了“岑巩县海旺达白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5名农村残疾人合伙经营,王海成任合作社法人代表,并发动周边29户农户加入,修建了3000余平米的圈舍及合作社办公室,现存栏白山羊800余只,可实现产值100万余元,解决100余人就业。

    “创业不要等、不要靠,我们身残志不残,只要敢想敢做照样能成功。”王海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