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坐月》首登国家大剧院 展现侗族千年秘俗

10.01.2015  02:17

  《行歌坐月》首登国家大剧院 展现侗族千年秘俗

  【解说】1月8日,贵州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全球首演。北京一千余名市民观看了世界非遗“侗族大歌”结合民族管弦乐来一起创作的侗族首部音乐诗剧,由此拉开了《行歌坐月》全球演出的序幕。

  《行歌坐月》是首部以侗族大歌为题材的大型音乐诗剧,该剧把侗族地区流传已久的侗戏经典剧目《珠郎娘美》经过改编加工发展,创新的通过与国乐的融合,使得两种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以侗族大歌音乐诗剧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被誉为“侗族歌仙”的娘美与侗族小伙珠郎的真实爱情故事。

  【现场声】演出现场

  【解说】行歌坐月是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的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剧中美妙动人的天籁之音与民乐配合,随着细腻紧张的剧情发展让现场观众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尤其是侗族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展现形式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同期】 观众 赵小姐

  我觉得这部剧它的内容很丰厚,除了展现两个人这种很纯粹的很美好的爱情之外,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侗族这个民族的一些生活服饰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我觉得这次接受了民族元素的熏陶。

  【解说】据了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黔东南州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有“天籁之音”的美称。2009年9月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表示,今后还将与贵州黔东南进一步合作共同挖掘贵州的民族音乐文化。

  【同期】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席强

  贵州的铜鼓、牛腿琴,贵州的木叶,还有贵州其他的一些什么一些打击乐器,我觉得很有民族特色,很有地方原滋原味的风格, 我觉得中央乐团一定把我们这些优秀的这些民间音乐要挖掘出来。

  【解说】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黔东南大力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过去的侗族大歌仅小型推广交流演出, 这次与民族管弦乐团合作共同把作为世界非遗的侗族大歌结合民族管弦乐创作,让锁在深山里的民族文化逐渐让世人熟知。

  编剧蒋步先告诉记者,珠郎娘美就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汉族地区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一样,讲诉侗族地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次演出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侗族民众的真善美,也进一步的弘扬和传承了非遗文化。

  【同期】编剧 蒋步先

  我们做这个戏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侗族音乐文化,因为侗族地区现在随着打工还有一些社会发展,我们的传承保护慢慢的在流失,我们的剧推出来以后很多的人更加认知了我们侗族大歌。

  【解说】据介绍,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及其系列文化活动,是侗族有史以来最大的剧目,是中国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大歌题材剧目,为世人展现出一台高品质的侗族文化艺术盛宴。此次北京国家大剧院全球首演后,《行歌坐月》以及配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将陆续在海内外巡演。

  杨承鸿 邱力 石登杰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