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就能治疗骨质疏松吗?

25.05.2015  16:45

    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会骨折。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公众亟须提升关于骨质疏松的关注和认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介绍,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骨质疏松症已经跃居中国第四大常见慢性疾病,公众亟待提升关于骨质疏松的关注和认知。

     把握35岁补钙黄金期

    在很多人看来,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是小病,不碍事。事实上,很多人误以为是“小病”的骨质疏松,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指出,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

    “此外,骨质疏松性骨折还给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夏维波表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预测,随着中国人群期望寿命的增加,特别是7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将给中国卫生系统带来愈加严峻的挑战,相关防治费用将从2010年的427.6亿元增长到2050年的1086.1亿元。

    人体骨骼是动态的器官,身体会不停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会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

    一直被视为“老年人专利”的骨骼健康隐患,如今正不断“突破”年龄限制,悄然侵袭着年轻一族。而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知不觉间患上骨质疏松,很大程度上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酗酒、饮食重口味、喜饮咖啡、碳酸饮料等。

    研究表明,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在达到峰值后开始走下坡路,体内钙质“支出”大于“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会进一步加速。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骨骼质量将会变差,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问题。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也应提起足够的重视。

    夏维波提示,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几类人群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及时监测自己的骨质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