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大门靓之独山县 石漠化山区变绿水青山

02.11.2016  14:07


核心提示

独山是贵州“南大门”,是我省乃至西南地区下两广出海的必经之路。近年来,独山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围绕改革开放求变化、生态和谐谋共生、文化旅游增底蕴等目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力实施生态建设,解决了城乡千百年来缺水难题,让石漠化山区变成绿水青山。短短5年内,县城规划面积扩大近40倍,大批外地企业源源不断到独山投资兴业。通过深入挖掘独山花灯、隐山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实现井喷式发展。

层峦叠嶂铺翡翠

生态环境靓

哇!好多果子!快看,这里的山翠绿翠绿的,森林一坡连着一坡,贵州的高速实在太美了……

10月27日,在广西河池驶往贵州独山的大巴上,来自广西南宁市的女孩郭红静一路对“贵州南大门”——独山县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其实,从广西六寨镇银寨村到独山麻尾镇南门村的万亩生态刺梨经果林,都是独山南门村党支部书记何雄带领两地群众共同种下的。如今独山境内黄澄澄的刺梨已挂满枝头,漫山飘香;银寨村的果树也郁郁葱葱封山成林。

眼前的美景仅是近年来独山县推行“守住生态铺翡翠,扮靓贵州南大门”六大“绿色工程”建设亮点的一个缩影。

独山位于珠江上游,是贵州“南大门”。该县曾因喀斯特地貌发达,石漠化严重,一度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1年独山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飞播林示范基地”,全县马尾松飞播点就有22处,仅上司镇就飞播珠防工程林38000亩;省政府还通过外交途径,在独山引进占地175公顷的中国与新西兰“贵州牧草籽繁殖场”生态合作开发项目。特别是2015年,该县启动以“六大绿色工程”(绿色水域护佑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绿色金山打造工程、绿色屏障构建工程、绿色城乡建设工程、绿色矿山建设工程)为主要抓手的“绿色独山”建设,明确全县宜林荒山荒坡实施乡村造林绿化外,在县域高速路、国省道可视范围内荒山荒坡开展单位责任包保造林绿化工作,打造全县植树样板点,要求2015至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独山是贵州十万亩大坝之一,秦朝设州、清朝设府,但因缺水严重,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将州设到都匀。”独山县新闻中心主任龙宪斌说。

长期以来,缺水是独山的一个历史性问题。多年来,每当干旱,独山就会出现地表水枯竭、河流断流,居民日常供水停一天供一天甚至停一周供一天的严重局面,生态建设,“解渴”当前。

十二五”期间,独山抢抓中央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大力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小型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完成水利投资5.1687亿元,重点推进打渔河水库、绿阴滩水库、甲摆水库、尧弄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投入6264.16万元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除险加固19座病险水库,解决了农村15.38万人饮水困难。

水兴则民兴,水兴百业兴,水兴万事兴。”石漠化山区种的树活了、大田大坝能灌了、过去光秃秃的石漠化山区绿了,独山城乡增添了活力,独山从缺水中解放出来。有了水,极大地提高了独山飞播林、植树造林等树木的成活率,独山先后建立了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源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管控区,建成湿地面积占县国土面积的12%,远远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

该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林业特色优势,以工程项目带动绿色生态发展。“十二五”期间,独山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试行)》,促进了林权流转,盘活了林权资产,使林业产业化发展得到提速增效。该县涌现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4家;贵州青龙农林股份有限公司为黔南州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林业民营企业;贵州来喜实业、绿健神农有机农业、颖梵农业开发、御龙尊茶叶有限公司等四家涉林企业成为我省首批中国森林食品认证试点企业。

独山林业集约化经营,使企业与林农实现双赢,有效促进了生态文明健康发展。近5年来,该县有效推进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九万大山绿化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珍贵树种造林项目、森林抚育经营项目、无患子良种繁育基地、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20个。独山的5.2万亩无患子、1.11万亩刺梨、5000余亩铁皮石斛、10.05万亩生态茶园等不但绿了荒山,还富了农家。

十二五”期末,独山林业产值由2010年的2.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8亿元,年均递增106%。农村居民林业年人均增收1583元,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7%。生态文明建设让“贵州南大门”生机勃勃,财源滚滚。

开放发展产业旺

产业靓

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才外出打工1年,我在县城基本找不到家了。”独山县城关镇农民王友的话没有夸张。

10月28日,记者在独山县城看到,一条接一条的大道如蜘蛛网一样将万亩大坝分成大学城、轴承园、旅游园、制药园、休闲园等若干“网格”。

大道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在节节拔高;车间内,开足马力的机器高速运转;大棚里铁皮石斛在拔节生长……

5年来,“贵州南大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累计拆除棚户危房近100万平方米,新建住房466万平方米;县城面积由过去的4.2平方公里规划扩展至200平方公里,扩大了近40倍,县城中心区常住人口超过12万,是“十一五”期末的2.4倍。

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说,独山是贵州的“南大门”,是我省面向沿海的重要窗口。为擦亮这扇窗,近年来独山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始终坚持适度负债、超前发展,抢抓国家政策的“窗口期”、“机遇期”,抢占了黔南发展要素的制高点;有效弥补了过去数十年遗留的发展欠账;在越障碍、破难题上勇做“急先锋”,以敢闯的精神啃“硬骨”,以敢试的勇气涉“险滩”,成绩有目共睹。

独山地处我省最南端,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必经之地,境内黔桂铁路、兰海高速、环贵州高速、G210、G552贯穿全境而过,加上正在规划的高铁和通用机场,“贵州南大门”的交通区位优势突显。

近年来,独山县委、政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造了一方投资沃土,吸引了众多大企业来此生根发芽,开放扮靓了城市,舞活了产业,带富了百姓。

发展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013年独山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南职院等大学联合办学,制定了“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南北延伸、东西扩张”的城市规划,建起了独山大学城,如今已吸引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在此深造学习。该县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按照“小学分散、初中集中、高中聚集”布局调整,投资20多亿元进行了教育标准化建设,2016年该县高考600分以上学生人数位列黔南州第二名;独山三中中考成绩平均分632.87分,蝉联黔南州第一,全州第一名也被该校学生夺得。独山教育水平领跑全州,莘莘学子不再离乡求学,独山成为我省理想的求学之地。

紧扣“发展才是硬道理”主线。独山在打造现代化城市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强力推进新型工农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引擎。贵州标准电机有限公司落户独山,每天可生产微型马达40万个,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美洲、亚洲等市场,年产值上亿元;在高新区轴承创业园里,10家轴承企业入驻,26条轴承装配生产线年产各类型轴承6500万套,实现年产值2亿元;在贵州济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种植基地里,400亩枝肥叶厚的铁皮石斛长势良好,带动200余户群众发展;在新贵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鲜的茶叶送上全自动生产线,经过收青、摊青、杀青、揉捻、整形、提毫等工序,就能变成包装好的成品都匀毛尖茶,该生产线每年产能达3600吨,产值达7.2亿元,可带动2万余人就业;在独山县公用综合保税仓库里,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外的化妆品、美酒、服装等上百种进口商品。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独山共引进项目293个,总投资626.79亿元。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麻尾(“煤电冶”一体化)工业园区、州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形成了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及零配件、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四大产业格局。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平台建设不断升级、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

文旅同兴爽天堂

人文靓

连日来,独山县玉水镇温泉村花灯艺术队的张芳芳老人与其他10多名演出队群众每天都到村广场上载歌载舞,她们唱的歌朗朗上口,手中的扇子时开时合,变幻出莲花、抬轿、小船等一个个精彩的造型。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张芳芳等人天天雷打不动唱花灯,她说:“独山花灯是国之瑰宝。

花灯”成了独山的代名词。1990年省文化厅授予独山“花灯之乡”称号;1998年文化部授予独山“全国文化先进县”;2008年独山花灯戏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成果都与当地一名叫杨宝书的老人密不可分,40多年来他只致力于一件事——将独山花灯发扬光大。作为土生土长的独山人,他从小就对独山花灯情有独钟;18岁开始对花灯进行深入研究。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独山年复一年的正月玩龙灯,演出的只有“干哥去邀阿妹也来跳花灯”——《打头台》这个小调,人物也只有三个,没有文字剧本和乐谱,传承仅凭口传心授。40多年来,他翻山越岭,跨沟蹚河走遍独山村寨探访花灯文化精髓,创作出了《哥笑了》、《归家》、《二度梅红》等精彩剧目,他还根据花灯特色创新出跑圆场、走边、矮桩步、转角栏杆腿、以鞭当马等丰富的艺曲表演形式。因成绩突出,他成为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独山花灯戏的第四代传承人。在2006年贵州省首届花灯大赛上被授予“民间花灯王”。

正因为有杨宝书等一批专注文化研究的“痴迷人”,让独山深厚的历史积淀得以大放异彩,以“西南巨儒”莫友芝“治学”为本、以“修身”为本、以“益民”为本的“隐山文化”;以抗日战争深河桥、黑石关战斗遗址为内涵的“抗战文化”;以独山历史古迹为代表的名城文化、花灯文化等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吸引大批游客前往,2015年独山共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

在10月16日召开的独山县党代表大会上,独山明确提出要围绕“三个一批”开展文化旅游建设。一是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抓好奎文阁、莫友芝纪念馆等景区(点)的改造;二是新建推出一批,建成翰林府、儒学文化园、水司楼、飞虎航空实训基地、活字战报艺术园、毋敛古国等景区(点)。三是挖掘储备一批,围绕全域旅游和“三教文化”、园艺博览康体养身、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四大品牌,科学系统地为旅游开发储备一批项目。

当前,独山正依托“历史名城”,大力推进“影视冲击波工程”。自今年3月28至29日,《山里来了个外交官》的摄制活动在独山县玉水镇温泉村启动以来,该县已参与拍摄了《近距离击杀》、《夜郎侠之一路危途》、《山那边有匹马》、《奔跑吧孩子》、《情逝》、《山里来了个外交官》六部电影,已成功上映三部,其中,《近距离击杀》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围绕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风光,独山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该县以筹备省、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突出古国毋敛系列项目和净心谷、深河桥、飞凤湖、紫林山、西游口等“十四大景区”建设,打造“一镇一特三景”,到“十三五”期末,建成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3个,全面打响“悠悠独山·醉爽天堂”和“百湖百泉百井城、品茶品灯品古韵”旅游品牌,力争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记者 陈治宽 梁晓琳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