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大数据促进文化供给侧改革

30.09.2016  18:05

    新华网贵阳9月30日电(记者骆飞 肖艳)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是各地特有的文化精粹,但很多依旧“沉睡”在大山里,一度面临失传。专家认为,文化传承和发展需要把握好生产与消费的供给关系。尤其当前高度信息化,大数据正促进文化供给侧改革,极大改变着文化生产、消费及版权保护等。

    在此间召开的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博会”上,参与“文化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的嘉宾认为,文化迎来大数据时代,对盘活地方文化资源既是机遇也有挑战。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文化生产和消费是最常见的个人行为,也是产生大数据的行为。正因为数据留痕,文化生产、消费等个人信息被数据记录,通过收集和整合而形成信息资源,形成新型共计关系,对传统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供给关系产生变革,促进了文化供给侧改革。

    “个人通过APP等买电影票会形成数据,其个人的观影习惯会被记录下来,成为文化生产商精准推送产品的依据,让文化消费更精准。”张颐武说,大数据让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更精确,让文化生产、服务等更精准、便捷。

    专家认为,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如何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如刺绣、蜡染、服饰等走向大众,精准的投向消费群体,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但当前文化数据的挖掘和利用还比较初级,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还需进一步提升数据的真实性、权威性、安全性等。

[责任编辑: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