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比城市更美好

15.07.2014  11:44

    顺着平整的柏油马路走进遵义县龙坑镇梳池社区,道路两旁一幢幢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以及远处的山、水、树,村头修葺一新的宋代水利工程梳池古堰一片静谧,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社区支书张加华带着记者一边欣赏乡村美景,一边讲起梳池的变化:杂乱无章的农田已变成四方整齐的科技田,一个个大棚让这里变成了四季果蔬园;坑洼小路变成宽阔柏油路,农民不再肩挑背扛,脚上不再沾满泥巴;庭院前核桃树、提子园让观光农业和庭院经济渐具雏形,外来的游客车辆停满了农家小院……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昔日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县里投资810万元建成梳池社区5公里通村油路,如今3条循环公路方便了全社区村民出行。村民自发新建、改建黔北民居436栋,整治破旧圈舍10栋,修建花池2000平方米,村庄环境“大换颜”。梳池古堰让村民全部喝上自来水。农民文化园、播州文化土司庄园、党员群众之家等文化场所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梳池土地流转,引进的5个种植大户流转土地700亩,以蔬菜为主要产业的现代农业迅速崛起,建起了无土栽培示范园,辣椒高科技种植示范园、草莓园、提子园、荷花鱼塘园、花卉林木园等,村民年人均收入今年可望超1.3万元。

    眼下,美丽的梳池吸引着四川、重庆等地游客前来避暑,乡村旅游让村民又多了一个新财源。社区圆月山庄、鑫林山庄等星级“农家乐”日接待能力达1500余人。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面貌,我们觉得,家乡比城市还美好呢!”42岁的村民毛国钊曾在遵义市做了20年水果批发生意,去年回村投资50万元办起了西河葡萄园和“农家乐”,家中的三层小楼已住满客人。

    让乡村越来越美好,这是贵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作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两个试点省份之一,自去年12月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以来,半年间,在省财政、扶贫、交通、建设、农业、林业、电力、通讯等部门的支持下,全省各地积极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合力推动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美丽乡村成为贵州的一道美丽风景。

    “原来吃水是用摩托车去拉,没有摩托车的人家就去挑或买水喝,1块钱1桶。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用了,真是太方便了。”“小康水”带来的喜悦写在村民沈发艳的脸上。经过4级提水,宝贵的水从海拔1500多米的牛栏江峡谷提升到海拔2500多米的威宁自治县海拉乡,1万多名群众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开阳县冯三镇毛力村的熊朝合还保留着一个弃用的升压器。在上世纪90年代,这是毛力村家家必备的物件,为的是看电视时保持电压稳定获得稳定信号。如今,正在建设的“小康电”项目110KV变电站将照亮毛力村的发展之路,正灿烂着村民的希望和期盼。

    “以前,我家门前的路坑坑洼洼,遇上雨天,肥料拉不回去,卖农产品也不方便。现在好了,道路宽敞,运送物资省时又省力。”说到“小康路”,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永红村村民骆弟明感慨颇多,他觉得今后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

    幢幢新居点缀乡间,安居乐业致富有盼。龙文斌是观山湖区百花湖乡石操村桃花岛村民,去年在政府扶持下投入30万元把占地300平方米的房屋装修一新,“小康房”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火爆。

    “老家居然可以上网,而且网速超快。”刚从长春工程学院赶回老家普定县白岩镇王家村度假的大学生吴庆鸿惊喜“小康讯”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今年初,普定县马官镇王家村、梅家村实现了贵州移动4G无线网络覆盖。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松树林组近年陆续实施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房屋改造、乡村旅游扶贫、河道整治、串户路硬化等17个财政项目,“小康寨”建设总投入超过千万元。如今的松树林,旧木房变成了小洋楼,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建起了花坛,垃圾全部汇集后运到填埋场,昔日脏臭的阿渡河夏日泳者成群……

    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已完成投资160亿元,为年度任务296.7亿元的53.9%,总体进展顺利。

    让乡村越来越美好,正在从规划变成现实。在贵阳市白云区蓬莱村,迷人的香草、奇异的蔬菜、现代的无土栽培技术,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到访的游客。“这里空气清新,花香四溢,比城市好多了。”趁着暑假来体验农村生活的初中生黄皓对美丽乡村赞不绝口。(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