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感受生态红利

07.01.2015  14:17

    “清清湘江水,绿绿凤凰山,环保模范城,明朝更好看。”“‘创模’就是:呼吸更清新,喝水更干净,吃得更放心,环境更整洁,休息更宁静。”……2014年9月26日,环保专家王淑兰在遵义创模技术评估意见反馈会上,对各地随处可见的创模宣传标语给予高度肯定。王淑兰说,每一条创模宣传标语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接“地气”,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生态红利,更流露出遵义八百万个期待圆梦创模心声。

    不仅环保专家有这样的深刻感受,而且城区许多市民、外来游客也感受身同。近年来,凤凰山下、湘江河边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气更净了;加快建设全新升级改造的遵义公园,尽管还没对外开放,但这一城市“绿地”分外惹人爱,经过此处的人们已迫不及待地想进去转悠,欣赏园中的如画风景,呼吸园中的清新空气,享受园中的舒适安逸。

    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殷殷希望和具体要求,也是我市多年推进创模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宗旨。2007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秉承“三重三实”创模工作原则,始终把创模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遵义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到2014年9月,我市26项指标全部达到和基本达到考核要求。

    一直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秉清高度重视创模工作,分别任创模指挥部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创模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创模责任落实到位,我市制定了“以县为主、强化责任、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强化考核”总体创模攻坚原则,明确县(市、区)委书记负总责,县(市、区)长具体抓,实行“市统筹、县为主”,全面推行创模目标责任制,将创模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形成了我市“以党委政府一把手为核心、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管、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并进行监督”的创模工作格局。

    “创模让我市环境保护基础不断夯实,环保能力不断加强,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保护事业跃上新台阶,这些欣慰可喜的成绩实效都是实实在在的硬投入。”市环保局局长廖海泉坦言,八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城市的目标,共计投入103亿元,建设8大类共计223项创模工程。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43.31万吨/日,中心城区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3座,处理能力达到19.5万吨/日,并全部进行提标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中心城区建成一二级管网达401.7公里。建成垃圾填埋场二期及渗滤液处置工程、2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项目、20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新蒲湿地公园、市环境应急监控中心、饮用水源保护区硬隔离等重点工程,全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立足市情实际,突出遵义特色,联防联控联治,啃下攻坚“硬骨头”。我市切实把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创模重要攻坚目标,重点抓好环保能力提升、节能及工业企业整治、减排及环境管理、环境噪声整治、水环境整治、垃圾及固废处置、能源结构调整、创模宣传及教育、饮用水源保护九大创模攻坚工程,统筹资源合力推进,推进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特别是按照“新账不再欠、旧账抓紧还”的原则,以创模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气环境治理和水环境整治,针对重点问题、重要地段、重点方面整治,在完成创模“规定动作”的同时,主动提高创建标准,做好创模“自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