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蓝山青水绿 贵州“放大招”

10.11.2015  09:43

商报讯 (记者 胡锐 刘丹)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省政府已正式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一件大事。计划用5年时间构建8项制度,让贵州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份1万多字的《方案》,明确了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大招

新政: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

2016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我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这是方案提出的第一个“大招”。

此后,2018年研究制定我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覆盖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出让制度,严禁无偿或低价出让。

亮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方案中这一条让人眼前一亮:在总结余庆县、雷山县、乌当区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基础上,2016年着手研究制定我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分案。严格执行国家对复合包装物、电池、农膜等低值废弃物实行强制回收的政策。

与此同时,加快制定资源分类回收利用标准。建立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相关原材料消耗企业要使用一定比例的资源再生产品。完善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

休养:争取将草海列入国家退田还湖试点

方案提出,2016年,将研究制定我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办法,推进生态补偿试点建设。

例如,探索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同时我省将继续实施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流域水环境保护单元,逐步在全省其他水系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同样在2016年,我省还将着手研究编制省内耕地、草场、河湖休养生息规划,调整严重污染地区耕地用途,建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长效机制。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争取将我省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争取将草海列入国家退田还湖还湿试点。

护航:建立环保网络举报平台和奖惩制度

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和12369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同样是2016年的“重头戏”。这一年,我省将建立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举报奖惩制度。鼓励和引导公众依法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未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进行举报。

要求对公众举报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与此同时,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制度、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依法严惩重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以损害程度等因素依法确定赔偿额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划:统一规范编制机制

我省将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为此,《方案》明确,2016年开展我省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规划编制机制,逐步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为我省空间发展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基本依据。

数据说

建自然保护区

122个

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

方案提出,我省将建立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长效机制。

其实,这方面贵州早早便行动起来。”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通报了一组数据:我省已查明有脊椎动物1012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已查明有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8491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1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已查明自然保护区以外有古大树75298株,其中一级古大树3128株。这些都是贵州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元素。

黎平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立自然保护区1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全省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及其栖息地、8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覆盖率

46%以上

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我省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明确水污染生态补偿的原则、办法,完成流域12个监测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建设,2014年,遵义市缴纳毕节生态补偿资金1400万元。建立治理体系,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茅台集团公司、习酒公司等31家公司采取付费方式,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委托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推进“产污”和“治污”分离。建立环境保护司法保障体系,形成了依法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通过不懈努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6%以上,流域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