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客望山看水记住乡愁

12.01.2015  13:46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0公里,贵广高铁投入运营,9市州机场通航,我省交通可进入条件实现新飞跃。在“快旅”节奏得以逐步实现的同时,为加快构建“慢游”体系,让更多的客人留下来,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客栈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省旅游局组织各市(州)旅游部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负责人走进花溪十里河滩、龙里云栖谷—双龙镇和镇远古城,实地考察了解三地特色精品客栈的发展现状,为我省加快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类别多样、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精品客栈提供更多思考与借鉴。

 

  把握“慢游”核心

  “快旅慢游”作为我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核心是通过理念、产业、业态、格局、营销、服务六个方面的升级,实现旅游市场供给由浅层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从浅层服务向深度服务转变。

 

  高速交通时代为我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旅游市场需求迅速增加,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尤其是自由行、散客市场异军突起,“如何真正让游客在贵州停下来、静下来、住下来”这一问题刻不容缓。

 

  “”作为“慢游”的核心要素,是“慢游”链条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

 

  近年来,我省住宿接待条件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省住宿接待床位数接近70万张,星级饭店达380家,初步形成组合性的酒店发展格局。

 

  但是,以旅游市场消费对象、适应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需求的特色精品酒店客栈发展滞后;城镇及乡村、景区住宿接待设施供给明显不足;经营缺乏特色、服务不注重个性化等问题都制约着“慢游”体系的建设进程。

 

  旅游业界人士说,在“慢游”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的环节,将“”这一过程变为游览中的特色与亮点,让游客住得下,住得好,住得久,“慢游”才可能落到实处,游览体验才能无限放大。

 

  旅游的全域化、慢游化,首要的是特色精品客栈的全域化,小型多元休闲度假酒店的全域化。

 

  精品客栈是小众化、个性化、小而美、小而精的酒店群体,是能够让客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回忆的个性化特色酒店,其特点是装饰精美、设计精致、服务精细、定位精准。

 

  我省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田园风光与民族建筑,民族艺术与手工技艺、生态食材与民间美食、民族节日与纯朴民风、宜人气候与清新空气等资源遍布全域且相互组合,构成了典型的贵州乡村地理标志,符合精品客栈的建设环境,能更好凸显精品客栈的内涵。将我省旅游资源优势的所在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客栈(酒店),放慢游客脚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不仅是为快节奏生活营造栖息之地,应对高速时代的当务之急,更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长远之策。

 

  释放“慢游”潜能

  “为顾客提供最大限度的安逸舒适,是我们的服务目标。”彩歌堂负责人告诉记者。

 

  走进位于花溪十里河滩的彩歌堂客栈,以苗族元素为建筑风格的木结构房屋让人耳目一新,一层餐饮二层客房,外加户外和阳台可观景休憩,茶道、咖啡各色饮品种类丰富,从内而外散发出的悠闲之感让游客在此足以放松。

 

  虽处于旅游淡季,彩歌堂客栈仍有不少游客入住。个性的装饰、惬意的环境,贴心的服务,舒适的体验、合适的价格造就其成为一家高性价比的客栈。

 

  在龙里云栖谷—双龙镇,开发者正是抓住资源组合的特点,引进了马术俱乐部,新增商业区、户外烧烤、自然风光主题公园等项目,依托自然风貌,集聚多民族文化风情,致力打造功能齐全,业态丰富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体。

 

  “双龙镇一期建筑以四合院结构为主体亮点,做工强调精细精致,合理布局。”中铁国际旅游度假区营销策划部部长王珂表示,已有多家全国一流的餐饮企业入住其中,接下来多个主题鲜明的特色客栈也会在此集聚。

 

  近年来,镇远紧紧依托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规划先行、修旧如旧,盘活资源,采取人才引领策略,把本土有理念、有实力、懂管理的开发商从外地请回来,引领古城客栈群集约开发,并采取政策扶持办法推动客栈建设。

 

  镇远客栈一跃成为全省旅游客栈升级版的示范,精品客栈数量从2008年的60余家增长到了2014年的500余家,其中,涌现出了两湖会馆、纵横客栈、全家大院、何家大院、大河关客栈、花满楼客栈等风格各异,品位较高的优秀精品客栈,为镇远精品客栈打响了品牌,树立了标杆,成为众多游客慕名前往的必住之地。

 

  “任何一处客栈,都不能脱离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渊源。”镇远镖局负责人说,店名与客栈融入历史元素风格设计都仿佛把人带入古城之中,将客栈的每一个房间设计成主题风格,极大地丰富了镇远客栈文化。

 

  作为镇远古城景区精品客栈的代表企业,镇远镖局依托镇远古城、古巷道独特的资源优势,建设开发古城区的民居客栈,挖掘并融入镇远人文、历史等文化要素,修建了7个各具特色的民居客栈,可同时接待几百余人的游客。

 

  加快打造全省特色精品客栈

  “参观完三地客栈后,我很受启发。”丹寨县旅游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韦士勇感触颇深。他说,将把此次观摩的成果与经验借鉴到丹寨精品客栈的建设中,将丹寨石桥的古法造纸文化与精品客栈打造相融合。

 

  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类别多样、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精品客栈,全省各地纷纷开动,加快步伐。

 

  贵阳市将依托良好气候、生态环境、景区地理环境等,围绕游客需求从主体文化、民族特色、乡村特色等不同主题打造一批精品客栈。

 

  安顺借明年的全省旅发大会,规划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上档次的精品客栈服务设施。

 

  遵义市契合当地酒茶资源禀赋和文化,沿赤水河规划布局2个100,即100个茶庄、100个酒庄。

 

  镇远县围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以古城保护开发为重点,全力推进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确保在2017年将古城景区打造成“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精品旅游景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

 

  黔西南地区将深度挖掘布依族、苗族文化,将民族村寨与乡村客栈相结合来建设打造,增加人文气息,凸显当地特色。

 

  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介绍,接下来,我省在特色精品客栈的建设上还将着重抓好特色精品客栈的布局、设计经营、建设的政策支持三个方面,积极推动特色精品客栈酒店建设向更广阔乡村空间拓展,逐渐形成以商务酒店为主体、精品客栈为特色、民居旅舍为补充的住宿服务体系。

 

  规划和设计将因地制宜,从酒店建筑外观设计到内部装饰、环境利用,从主题文化到配套设施等,都要顺应山水之势,契合人文之脉,注重彰显喀斯特风光、田园山水、自然村寨等不同主题和文化内涵,彰显特色化、差异化,做到各美其美。

 

  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参加客栈开发,把连锁经营、管家服务、统一配送、游览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模式引进来。

 

  加强对新建饭店业态、档次、选址等方面的规划和引导,加强与国内外品牌酒店和投资集团的对接合作。

 

  各地旅游部门表示,积极推动、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精品客栈建设的扶持引导政策,提出奖励性补助、贴息贷款、税收返还、人员培训等一系列鼓励政策。

 

  据介绍,省旅游局将在100个旅游景区项目中把精品酒店作为重点给予支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饭店市场定位、内部功能布局、文化氛围设计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方面,组织专家及时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