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农民书记 记盘县火铺镇党委书记秦明高

25.07.2015  16:36

  本报记者 陈诗宗 韩宗玉

  出身大山深处贫寒的农民家庭,笑言自己从小吃红薯长大,在盘县火铺镇党委书记秦明高心中,感情最深的,莫过于黄土地上的农民兄弟。

  从最初义务兼任乡村邮递员的基层小干部,到如今的乡镇党委一把手,时代在变,秦明高却依旧不改朴实本色,一口未变味的淳朴乡音,多数时候一身农民打扮,且常以农民身份“自居”,他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书记。

  基层工作的艰辛在秦明高身上留下了种种印记——50岁刚出头就有了不少白发,凝眉思考露出深深的抬头纹,长期在田间地头奔波,脸部晒得黝黑。开心大笑时,白牙和黑脸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是他那半颗门牙的故事,更是让不少干部群众感动。

  “20多年前一个雨天,骑自行车走访农户,由于泥巴路湿滑摔倒,就磕掉了半颗门牙,下嘴唇也被荆棘扎穿。”说起当年经历,秦明高没有半点抱怨,话里话外都是对现在农村条件改善的欣慰。

  农民的朴实气息,丝毫不见官架子。秦明高赢得群众信任的同时,也在和群众打交道时游刃有余。

  2011年刚任火铺镇党委书记时,当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火铺镇在整个六盘水市98个乡镇中排名挂末。为了解社会治安的真实情况和群众心声,秦明高开始了“夜猫子”式的暗访。独自一人打起手电筒到村民家中“吹牛”,从“路过借口水喝”聊起,打听见警率、偷牛盗马等情况。几天下来,他把治安方面的大事小情摸了个“门儿清”。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大力抓治安,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次年,该镇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排名从全市倒数第一跃居正数第一。当意外听到来乡镇办事的老太太们议论“摊上了一个好书记”时,秦明高坦言自己心里乐开了花。

  火铺镇以煤炭经济为主要支撑,曾经小煤窑私挖滥采现象严重,安全事故多发。秦明高这回唱起了“黑脸”,不合法的煤窑煤矿一律关停整顿,进行煤矿整合,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生产。不到两年时间,该镇的煤炭产量从年产30万吨提升到年产70余万吨,乡镇财政从3000多万元跃居到7000多万元,实现翻番。

  为走好产业转型之路,实现火铺这一煤炭乡镇在农业发展上有突破。秦明高想尽了办法,“操碎了心”。

  落户于火铺的贵州花世界园区进行土地流转时,沙淤村5组村民王彩云老太太一直不同意,走访多次均无果。注意到老太太每天在家中跟着电视跳广场舞,秦明高也跟着她跳起了广场舞,不协调的舞姿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秦明高的诚意,最终让王彩云同意了土地流转。她笑着说:“和书记就像一家人,合得来”。

  园区刚建成不久,就因一场大雪将生产大棚钢架压弯倾斜。不顾大家劝阻,秦明高踩上梯子就爬到棚顶察看,不小心滑落凹陷的大棚里,险些发生意外。

  “秦书记,快来这边坐。”“秦书记,晚上到我家吃炒洋芋。”……在火铺镇沙淤村贵州花世界园区,一看到秦明高到来,做工的农民纷纷放下手中活路,忙不迭地和这位农民书记问好。

  沙淤村4组村民丁小春家中4口人都在园区务工,单去年一年全家在园区收入近10万元,儿媳妇在园区做计件工作之余,还摆起了小摊卖凉粉,最多日收入有500多元。丁小春说起幸福生活,就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最感谢的人就是秦书记,带着大家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