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百万富翁与湖(高清组图)

17.10.2014  14:31
记者手记:百万富翁与湖(高清组图) - 贵阳新闻网
来源: gb.cri.cn

从盘山公路看青海湖

原标题:记者手记:百万富翁与湖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艾米丽·谢勒、阎蔚):当翻过山间公路从南边抵达青海湖,在寒风中下车几分钟欣赏景色的时候,也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不是湖,这是海。在湛蓝的湖水和天空前,已无法分辨远处100公里的天际线,只有东侧雪白的雪山才透露出湖的终点。在这个海拔近3200米高的壮丽的湖泊四周,散布着几座小村庄和单个的院落。多数在这里生活的藏族人以畜牧业为生。但同时,旅游业也在慢慢发展起来。这究竟是好是坏,尚需时日观察。与通常情况相比,目前来这里的旅游者并不多,居住在湖泊和雪山间的村民还是他们自己:质朴,在陌生人前甚至有些羞怯-当他们用自己的第一种非母语汉语谈论自己的时候。因为这里的人们是用藏语交流的。

赞公杰很少在他家欢迎外国客人。欢迎仪式是为客人献上白色的藏族哈达。站在小院门前,在不知情人的眼中,小院看上去很简陋:这是三座并排排列的一层平房。后面的房间显然是不久前新盖的,再往后是仓库和牲口棚,但里面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一匹马在小院门口吃着草。为了迎接客人,赞公杰穿上了藏族传统服装,而在藏族传统服装里面,他穿了一件西式衬衣,再往下是工作裤和皮靴,头戴一顶防晒的大毡帽。当他妻子从屋里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藏族传统服装是多么的华丽:绣有鲜花图案的草绿色的丝质长裙让人惊叹,令人一时间忘却了高高的白色雪山和蓝蓝的湖泊。所有人很快被请进客厅,主人从客厅中央的炉内端出了新鲜的奶茶。在这一低温的海拔高度上,奶茶让人觉得暖心。与房间的外观相比,房间的内部设施更为舒适。但赞公杰显得很低调,看上去对他作为牧民的生活不是很有兴趣。

赞公杰今年26岁。但就像这个地区的很多藏族人一样,他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年轻。大风、阳光、严寒,特别是繁重的劳动让他们的脸看上去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赞公杰19岁那年结的婚,现在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5岁,目前在距离这里100公里左右的海南州上学。他的父母同样住在城里,可以帮着他照顾孩子上学。

赞公杰和他的妻子则留了下来。在一片67公顷的草场上,他们养了500多头羊和60头牛。靠自己,没有雇人每天帮忙。对于赞公杰,这意味着:每天日出时起床,把牲口赶上山,下午回来在院子里干一些活,晚上再骑马到山上把牲口赶下山。他日复一日地做着这些。赞公杰去过的地方,他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北京、广州和四川。看上去,这些地方没有让他觉得印象深刻的,可能是这些地方和他的生活关系不大的原因吧。小院是赞公杰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雪山和湖泊之间的这块土地没有发展变化,他的生活还是和原来一样吗?错了:几年前,赞公杰卖掉了他的一部分牛羊,在临湖的公路边建起了一排房子。他和朋友用其中的一间开了家饭馆,提供自家养的牛羊肉和本地蔬菜。他觉得他过得很不错。通过饭馆的生意,他每年可以挣10万元,通过畜牧养殖则可以收入20万元,而他养的牛羊总价值超过60万元。这样,他的收入突然很快就接近了7位数。难道这位质朴的年轻人是一位百万富翁?他看上去不太像。他至少还得用他的钱来赡养父母和岳父母,另外还有其它开支,比如还得为饭馆的工人支付工资。他顺便还提到,他将这排房子的一部分出租给别人开餐馆,但没有提及具体租金是多少。

不,他不想再要更多的孩子了,因为孩子多了他养不起。他有些夸张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他的生意头脑:攒钱,好好进行投资。对于他自己和他的家,他有着明确的目标:他要为父母在院子里再盖一座房子,因为父母不喜欢城市的生活。他自己希望有一天可以全心照料饭馆的生意,因为那儿的工作远不如放牛放羊那么辛苦。那他的孩子呢?孩子们应该回来去照看院子吗?这回,回答是没有丝毫犹豫和羞怯的:“不。孩子们今后应该在城市里生活,我不愿让他们在这里生活。”有人紧接着问,但院子怎么办呢?这片巍峨雪山脚下、梦幻般湖畔的土地难道不也是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吗?赞公杰觉得无所谓:“这不重要”。这么说让人觉得吃惊。从纸面上看,这位牧民也许没有完全成为百万富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商人。不断增长的游客并未打扰到他,而是正相反。而他正是把他的未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卖光牛羊、仅仅靠饭馆和租金过日子的一天,也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来。孩子们还小,父母会得到一座新房子,而他自己的身体也足够好,可以在每个清晨和夜晚爬上山坡去放牛放羊。

赞公杰和他的妻子向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这是尝尝他路边餐馆的不错时机。餐馆里没人,也许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另外,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夏天的时候总是顾客盈门,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羊肉的味道非常不错。赞公杰再一次走进他的餐馆,看着他的客人们,就像刚才对他们什么都没提起一样。他还是戴着他的毡帽,穿着一身藏族传统服装。现在,他看上去更加放松、自信,令人印象深刻,当然还有青海湖。突然,“安静的水往往很深”这句德国谚语在脑海中费力地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