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暗访“职业中介”收了钱根本不介绍工作

19.04.2015  13:47

  执法人员正在查封非法职业中介公司。

  街头的招聘野广告。

  本报讯(记者徐子摄影报道)每年3、4月是求职高峰,记者发现,近来贵阳街头招工野广告有抬头之势,不少人因此受骗。日前,记者乔装成求职者进行了暗访。

  “职业介绍所”藏在小巷深处

  近日,记者在瑞金路、大营坡、宝山路、新添寨等地的公交站上看到不少招聘野广告。4月14日上午,记者根据野广告上的电话,联系上一位自称是“谭经理”的中年男子,根据他的提示,记者到了相宝山新联酒店。几分钟后,一名大约30岁的女子拿着手机从酒店旁的敦临巷出来,领着记者顺小巷前行50米,再右拐30米,进入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两张办公桌和几个凳子,屋里两男两女,一个女子正忙着剪脚趾甲。

  “谭经理”从抽屉里拿出一张A4纸打印的宣传单,纸上的内容和公交候车厅上张贴的一样。“你看看,想做哪样?

  就在这时,一位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气冲冲地提着一个行李包进来,大声说:“工作没找到已花了几大百,再找不到我就要退钱。

  来回折腾,累得求职者放弃

  从小巷出来后,记者和这位男子进行了交流。他44岁,姓唐,两个女儿都在贵阳上大学,小儿子在老家上高中,全家正是花钱的时候。之前他在广州打工,为照顾家庭决定回“家门口”找工作。一道来的3位老乡看到要交钱,担心受骗就不干了。唐先生为早点找到工作,宁可相信一次,所以交了300元钱。

  交钱后,谭经理给了他一张纸条,叫他去黔灵公园附近电话联系某老板。

  找到“老板”后,对方答应接收他,但要他自己掏钱体检。花了180元钱,他在枣山路华西医院作了一次体检,拿到体检结果,对方又说,由于岗位是办公室工作,要负责一些货物进出,所以要缴纳300元钱的“风险金”。唐先生表示:“工作还没落实,就要求这样交钱那样交钱”。一气之下,他回到相宝山敦临巷找谭经理,谭经理又重新给他推荐到太慈桥新发装饰城,去找另外一个老板。谁知到装饰城后,对方以唐先生曾在黔灵公园附近应聘过为由,不接收他。

  下午快下班时,唐先生再次回敦临巷找谭经理,谭又推荐他到金阳一药厂,最后又被要求缴费。唐先生告诉记者,他终于明白,这样来回折腾多次,求职者只好主动放弃,另找门路。

  业务员的“提成”全靠求职者缴费

  4月15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敦临巷找到谭经理,提出,因为自己租房在大营坡,只要在大营坡附近,干什么工作都行。谭经理爽快答应,拿起手机:“严总啊,你那里还要人不?

  记者交了300元钱押金,谭经理递过一张求职登记表,并让记者签所谓的协议书(主要内容是强调不退费),谭开出一张收据。收据上公章显示“淮安美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收费项目是“信息服务费”。谭经理说:“其实这就是押金,到今年6月30日后,就可以找他退还”。

  随后,谭让一年轻小伙带记者到大营路一地下停车场去找严总,让记者当保安。记者和小伙子来到大营路紫金庄园地下停车场,工作人员肯定回答,“我们这里没有严姓主管或队长”。事情要“穿帮”,小伙子建议回办公室,重新推荐别的工作。

  交谈中,记者得知,小伙姓王,遵义人,几个月前进入“公司”上班,没有保底工资,但有提成。先得自己掏钱印宣传单、四处张贴广告,一旦有求职者拨打广告上的电话并前来缴费,他就有每人100元钱的提成。

  小王回忆,虽然没有基本工资,但他最多的一天提了900元钱。记者问:“谭经理是老板?”小王说:“他也只是个打工的,你找不到工作,来我们公司当业务员也可以。”据了解,小王说的业务员,就是掏钱印制张贴招聘野广告,等求职者上当交钱后,等着拿提成。

  回到办公室,谭经理叫记者去喷

  水池电话联系“王总”,那里需要“计算机操作员”。

  应聘“计算机操作员”误入酒托老窝

  来到喷水池智诚大厦后,记者拨通了“王总”电话。

  不一会,一小伙前来带路,东绕西绕,最后到贯城河旁边一套三室一厅的民房里。屋内光线十分昏暗,空气极差。记者看到,客厅里摆放着10多台电脑,有6男4女正在网上聊天,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其中有两名女子正

  在一起辨别男网友发来的个人照片。

  带路的年轻人自我介绍,他从事“计算机操作员”已经半年多了,现在月赚近万元。进房间后,他开始给记者“洗脑”:这里不是公司,是一个团队,每月没有基本工资,但有提成。工作就是通过各种聊天软件和网友们“勾兑”,但前提是,首先要在网上把自己进行“包装”成一个年轻漂亮或者帅气的小伙,同时发挥其网上沟通交际能力,找异性网友聊天,施展个人魅力。等到一定的时候,见机而行,让对方出来消费,喝酒、喝咖啡、买衣服首饰等。

  “只要对方消费,‘计算机操作员’就有提成”。据他介绍,勾兑出来的网友,一旦在他们经营的主店(酒吧、咖啡吧)消费,“计算机操作员”可提成15%,而在副店(服装店、饰品店)消费,“计算机操作员”可提成20%。据了解,房间里的“计算机操作员”主要来自遵义、毕节、铜仁等地。

  记者提出,自己网上沟通能力好,而现实中并不一定善于沟通。他说,“计算机操作员”仅需完成网上勾兑环节,在见面消费环节,他们会派出年轻漂亮或者帅气的同事前去完成,不用担心。

  两天后,记者还是以“计算机操作”只适合20多岁的年轻人为由,婉言拒绝了这份“工作”。

  执法部门迅速取缔非法中介

  4月17日中午,记者向云岩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反映了此事。两名执法人员和普陀路派出所民警、辖区劳动保障人员等一道,来到敦临巷进行调查。

  执法人员调查后表示,对方出示的“淮安美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是复印件,模糊不清,并且没有劳务派遣许可资质,在我省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没有劳务派遣资质,从事派遣就是非法的,况且在没有收费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收费”。

  调查过程中,记者见到,还有求职者上门来找工作,被执法人员劝回,公司里的业务员包括收费的“谭经理”均自称是打工的。目前,这家“公司”已被查封,等待进一步调查。

  随后,记者又来到喷水池贯城河,电话向110反映几天前发现酒托“老窝”的事情,辖区派出所民警对记者反映的情况做了详细登记,表示将会派社区民警前往调查。

  人才市场提醒:求职路上三招防骗

  眼下正是求职高峰,各类招聘信息蜂拥而至,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提醒:

  首先,千万不能轻信流动招聘企业或非政府许可的合法性招聘机构。找工作,一定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通过正常渠道寻找;

  其次,在找工作时,不要轻易向招聘人员投递简历或公开个人联系方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不能收取求职者押金、保证金以及各类名目的费用,还不能扣押证件。如果出现侵犯求职者权益的事件,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另外,农民朋友们找工作要注意谨防高薪诱惑。有的职介所承诺的月薪严重脱离实际,然而不少非法职介利用此办法行骗仍然屡屡成功。求职者最好先对本岗位的行情作一些简单了解,避免求职时上当受骗。